亲,欢迎光临乐文小说!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乐文小说 > 其他类型 > 贵妃有了读心术她不宫斗了 > 第107章 新皇临朝,太后听政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107章 新皇临朝,太后听政

在众大臣的猜测中,进宝大总管又继续念起了圣旨。

将皇宫附近的,曾经的汾阳公主府赐给秦王做王府。

汾阳公主是一位非常受帝宠的公主。

助幼弟登基,之后又亲自领兵,为朝廷平过叛。

所以她的公主府又大,离皇宫又近。坐马车只要一盏茶的时间,就能到皇宫大门外。

汾阳公主薨逝之后朝廷收回了公主府。已经有二十余年了。

因为超出了规制太多,所以这二十年一直空关着,每年内廷司派人去打理一下。

如今皇上将这座宅子赐给秦王,可见皇上对秦王的喜欢非同一般。

让人意想不到的是,福安长公主被赐了食邑。

先皇继位时她只得了个公主府,并没有食邑。

就连福安这个封号还是她出生时,她父皇封的。

荣王等宗室老王爷 ,也各有赏赐。

只有寿康宫里那位没有任何封赏,也没有人在这种时候,去扫兴的提起她。就好像大家都忘了有这个人一样。

谢丞相作为太后的父亲,被恩封为沐恩侯了。

这种恩封的爵位都是一代而终,不能世袭。

登基大典的二天,皇上要在乾元殿接见各国来道贺的使者。

今日是也算是新皇登基后的第一次大朝会,文武百官都早早地来了乾元殿等候。

当他们看到皇上御座后面,垂着一道纱帘的时候,才想起来他们的皇上,还没有成年。

按照太祖留下的规矩,新皇登基如果尚未成年,除了有指定的辅政大臣,当朝太后也是要一起上朝听政的。

直至皇上成年,辅政大臣还政于皇上,太后就也要取消听政。

据说太祖定下这个规矩,是怕皇帝年龄太小,被大臣们随意糊弄。

太后就算不是生母也是嫡母,怎么说也是皇家妇。一生荣辱皆系于皇上,与皇上才是利益共同体。

总之太祖皇帝认为自家人,怎么也比别人可靠。

可咱们这位皇上,他继位时先皇并没有指定辅政大臣呀。

而且,皇上如今都十三岁了,接触下来发现他所懂颇多,博闻广记,处理事物也极其熟练,根本不像是未成年的孩童。

所以,太后听政是不是有些多余了。

诸位大臣想必是不习惯,每日上朝时受他们跪拜的除了皇上,还有位太后吧。

规矩虽然是太祖定下的,但大夏一百年来,乾元殿里还从没有在早朝的时候,出现过女人。

想到谢丞相是太后的父亲,大家的目光都看向了谢臣相。

谢臣相只当没看到来自四面八方的眼神。

我家明薇有男儿之志,上朝听政又怎么了。若不是为了心中那点抱负,怎么会嫁给先皇那个不成气候的。

就在大家心思各异时,静鞭声响起。

紧跟着,年轻的总管大太监,进宝的声音传来“皇上驾到!”

进宝今天第一次干这个工作,紧张的声音有些飘,手心里都是汗。

为了今天第一次,他在安公公去守皇陵之前,还特地去请教了他。

为此欠了个大人情。承诺三年之内,给安公公每个月 ,送一次御膳房大师傅做的烧鸡。

安公公就好这一口。正愁去了皇陵以后吃不上了。没想到新晋皇宫大红人,进宝大总管就有求于他。

正好,瞌睡就有人送枕头来。

皇上扶着太后走到纱帘后面坐下,自己才坐到御座下。

众臣参拜完皇上之后,皇上的一句话就是:“按照太祖皇帝定下的规矩,在朕成年之前,太后将随朕上朝听政。”

说到这里就停了。众人见皇上也不叫他们平身,只好又参拜了一次太后。

皇上这次叫平身了。

也有那头铁不信邪的,实在憋不住,刚想站出驳斥皇上,太后听政于礼不合。

就听殿外有太监奏报:“启禀皇上,昭庆太子妃殿外求见。”

众人以为听错了,昭庆太子妃,她一介女流,跑到朝上来做什么。

真是乱了套了,一个太后不够,又来一个昭庆太子妃。

这些妇人到底要做什么。

还有人一时没想起来,昭庆太子妃是谁。大夏哪来的太子妃。

哦!想起来了,是那位啊!

皇上心中的疑问,不比下面的大臣们少。

此时也只能按下心中的疑惑,不管如何先见了人再说。

“宣!”少年皇帝年轻却沉稳的声音在大殿内响起。

“宣!昭庆太子妃觐见!”进宝公公生怕离的殿门口太远了,殿外的人听不清,扯起嗓子,用尽洪荒之力喊了起来。

不行不行,这才第一天上任,嗓子快喊劈叉了。回头得上太医院配些润嗓子的药来。

众大臣目光齐齐的看向殿门口。

只见昭庆太子妃,身穿隆重的太子妃朝服 ,头戴朝冠。

双手捧着一个长长的锦盒,迈步进了大殿。

多数大臣一头雾水,昭庆太子妃手里捧的是什么。

还有那戏精上身的在脑子里意淫。昭庆太子妃会不会是来行刺了。

毕竟这位子原本应该是,她丈夫和她儿子的。

如果她动手行刺,我是飞身过去抢她手里的刀呢,还是扑到皇上身边,为皇上挡刀呢。

到底哪个更划算呢。

只有那之前在奉先殿见过锦盒的少数几人,知道她手里的是什么。

心里不禁隐隐兴奋起来。

天哪!我这是什么运气,又能见到它了。一生之中竟然有幸见到两次。

坐在纱帘后的太后也是上次见过的人之一。

透过薄薄得纱帘,她已经知道昭庆太子妃手里拿的是什么了。

只是不明白,她拿着此物到早朝上来意欲何为。

只一瞬间,太后的心思已经转了几个弯。

昭庆太子妃稳步走到丹陛前停下。

面色清冷,向皇上点点头:“见过皇上,太后。太祖之剑在此,请恕我不便行礼。”

皇上听到太祖之剑一时兴奋过头了,忘记是在乾元殿的早上,“噌”的一下从御座上站起

”太祖之剑!你说你手里的是太祖之剑。”

皇上话音未落,手已经伸出去了,状似要摸那锦盒。随即又快速放下来了。

面色有些羞赧。

激动过头了,一时忘记了,那不是自己的东西。

上次就听说,昭庆太子妃在奉先殿亮出了太祖之剑,很遗憾没有见到。

底下那些大臣 一听说太祖之剑,也都像炸了锅一样。

太祖之剑呐!见之如见太祖亲临啊!

自太祖幼子,宸王的后人,将太祖之剑上交之后,这几十年里,就没有人再见到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