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乐文小说!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乐文小说 > 其他类型 > 贵妃有了读心术她不宫斗了 > 第218章 南楚的人,到底想干什么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218章 南楚的人,到底想干什么

那个慕先生听了心里暗骂一声:老狐狸!越来越精明了。

“不是什么大事,绝不让周大人为难!你只要想办法,光明正大的放了宋老爷一家就可以。”

周大人听了,猛的看向慕先生。

声音高了几度:“你可知道你在说什么?

宋家人自己作死,伤了宜安县主,是贵太妃娘娘亲自下令,关到府衙大牢的。

你要本官放了他们,这怎么可能?

贵太妃娘娘和秦王还在苏城呢!

她哪天要是想起来,要提审宋家人,本官拿什么交差?”

慕先生目露不屑道:“一个无知妇人,和一个十来岁的卖孩子,你怕什么?

她们问起来了,你想办法搪塞一下就过去了,我相信这难不倒你。”

“出事了也牵扯不到你,你当然说的轻松。

那是一般妇人和孩吗?那是皇家人。

他们身后还有镇宁侯,和他的十万大军。”

慕先生听着他的推脱之词,心里已经不耐了。

“怎么操作是你的事情,姓宋的我还有大用。

不能折在大牢里,最迟后日,我要看到他出来。”

见周大人还想拒绝。

他又说:“别忘记了,你是怎么坐到这个位置上的,我能让你坐上去 ,也能让你下去。”

说完深深看了周大人一眼,就离开了。

徒留周大人阴沉着脸坐在那里。

他沉默半天,突然手一挥,书桌上的笔墨纸砚掉了一地。

书房的地砖,被墨汁染黑了一大块。

门口的小厮听到声音,站在那里,大气都不敢出,生怕被殃及。

周大人坐在那里想,他是怎么上了慕寒的贼船呢?

是十年寒窗,一朝高中,满腔抱负,却因为没有朝中的门路,在苏城下最穷面的小县城,做了十年之久的县令。

眼看着那些蝇营狗苟之辈,都一个个升迁了。

还是为官十年,自己那做针线,供自己读书的老母亲生病,需要一株百年人参,做药引,却遍寻不着。

只能眼睁睁看着母亲日渐病重。

当时慕寒随手就送给他,三支百年人参,他收了。

并对他感恩戴德,称兄道弟。

后来慕兄弟又出钱出力,帮他运作到了苏城知府的位置上。

他也心照不宣的,为慕寒的许多事情,大开方便之门。

一开始,他以为慕寒大概是京城哪个世家的势力。

想着大不了,就是投靠他背后的主子。

虽然受人掣肘,但也总算有了后台,日后再不会,哪个有点背景的,都敢来踩他一下。

后来接触越来越多,牵扯也越来越深才隐约觉得,不是那么回事。

但又摸不准他到底是哪方势力。

他也含蓄的问过慕寒,每次他都说以后你就会知道了,然后岔开话题。

几次下来,他便有些想下船了。

他是想找个大树好乘凉,但不想绑着全家一起走钢丝啊!

但是上船容易,下船难啊!慕寒就是放过他。

慢慢的,两人之间就有了嫌隙。

今日慕寒这样命令他,让他再也不能忍了。

他得再找一棵大树。

灰衣人蒙着面,现身在大牢里,将刚入睡的宋老爷弄醒,将他主子的意思说了。

宋老爷听说,可以让他安全的出去,当即就答应了条件。

这该死的地方,暗无天日,老鼠蟑螂满地爬,他一刻都待不下去了。

灰衣人走后,他睡意全无。

看着铺着被子,睡在地上的宋夫人,和宋雅婷,他第一次厌恶宋雅婷了。

都是这个惹祸精!

老子让她从小享受富贵生活,宠的她无法无天。

竟然给老子惹出一场牢狱之灾。

等出去了,就给她找个人家,早早的嫁出去。

以后惹了什么祸,也与我宋家无关了。

红绫回去后,将身边的人都撒出去,很快就摸清楚了,奶娘和那个统领的身份。

知道他们在苏城,已经潜伏了十几年。

甚至,宋老爷谋害沈越的父母,也有他的推波助澜。

他当时大概是看中宋老爷为他办事,就帮了他。

至于,他们在苏城这些年都干了什么?还有待细查。

端玉贵太妃听了红绫的汇报,直接修书一封。

盖上自己的贵妃金印,让红绫走她的渠道加急送进宫。

南楚的人,到底想干什么!

沈越站在巷口,看着曾经熟悉的地方。

这里曾经是秦家老宅,他在这里出生,那时祖父还在,家中还未分家。

祖父母,他们一家,还有二叔一家都住在这里。

后来祖父生病,祖母极力要求分家,将他们一家给分了出去。

他父亲,作为祖父的长子,按照规矩,本应该分到七成家产,和家中祖宅的。

可祖母是父亲的继母,一心偏向自己的亲生的二叔。

在祖母的一哭二闹之下,让父亲放弃了祖宅。

美其名曰我们老两口,要跟着老二养老,不用你负责。

如果不同意就是不孝。

祖父也默认了祖母的要求。

父亲无奈之下,只好同意分出去。

最后,只拿着分到的五十两银子,带着母亲,和他们兄妹离开了老宅。

到外面租了个小院子。

据父亲说,这点银子,连他亲祖母嫁妆的零头都没有。

但是那又怎么样呢?

在这个孝道大于天的时代,父母的意思是不能违逆的。

违逆就是不孝,一个不孝的帽子压下来,他们一家在这里将会寸步难行。

况且,那时父亲还想让他,将来读书科举。

于名声上更不能有一点瑕疵。

他们一家搬到租的小院子里,日子过得倒还松快了。

母亲不用早起做一大家人的早饭,不用到祖母面前立规矩。

妹妹也不用被二叔家的孩子欺负。

父亲不用每天从早到晚的,在外面忙碌。

他也被父亲送到附近的私塾,读书了。

原来在老宅的时候,父亲早就跟祖父提过,想送他去开蒙。

却被祖母以年纪太小,怕坐不住浪费银子为由拒绝了。

祖父被祖母说动了,便说过两年大些再说。

后来,他无意间听到祖母和二婶说:“我的亲孙子都还没有读书,要读书也该是我亲孙子去读。

他一个小贱种还想读书,做梦去吧。

你且放心,我总有办法说服你公公。

到时候就说家中银钱紧张,只能供一个人读书,不让那个小贱种读书。”

可是明明二叔家的堂弟才三岁,话都说不利索,每天就知道捉弄他妹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