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乐文小说!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还不上?

听到户部尚书的话,朱雄英的嘴角不由得扬起笑容。

怎么可能还不上。

且不说这船造出来第一步就是去打东瀛,占银矿。

光是大明现在每年的赋税,都不是一个小数目。

之所以现在没钱, 是因为修铁路占去了大部分的钱。

由于大明银储量的问题。

银票也不能继续滥发。

否则的话,大明怎么可能缺钱!

“你是对大明没有信心,还是对你自己没有信心?”

朱雄英笑着对户部尚书说道。

“如今大明一年收上来多少银子,身为户部尚书的你 应该比我更清楚。”

“之所 以现在朝廷拿不出来这笔钱。”

“可不是因为真的没钱。”

“而是朝廷没时间。”

“等铁路修好之后,最多三两年的时间,一切花费都会再挣回来。”

“想要在短时间内筹钱并且不动摇国本。”

“国债就是最好的选择。”

“相当于朝廷向老百姓借钱,并且支付一定的利息。”

“爱卿不妨算算,这一亿两银子的国债,朝廷需要支付多少利息?”

“这点利息和贸然加征比起来,又孰轻孰重?”

其实不用朱雄英这么提醒, 户部尚书就已经明白了。

这是一个很好的法子。

大明现在如日中天。

根本不用担心到时候会还不上钱。

自己刚才只是一时间没有转过来这个念头。

所以才会说出那样的话。

想到这里,户部尚书赶紧说道:

“是臣想的不够周全,还望皇孙殿下恕罪!”

朱元璋原本就觉得这法子能成,毕竟最开始的时候。

自己滥印宝钞都能从百姓手里弄到钱。

更不要说这实打实的国债了。

只不过那些宝钞 现在都变成了废纸。

但是这些国债,朱元璋肯定不会让它们跟宝钞一个样的。

毕竟这可是一个很好的解决朝廷财政困难的方法。

一点利息而已,朝廷又不是支付不起。

“好,既然如此,那朝廷就先印发一亿两银子的国债。”

“这些钱全都用来筹备船坞和建造铁甲舰的花费。”

“不得挪作他用。”

朱元璋当即便拍板决定。

户部尚书顿时一阵无语。

这陛下也太宠皇孙殿下了吧。

说多少就多少?

“陛下,这一亿两银子的国债是不是有点太多了?”

户部尚书想跟朱元璋打个商量。

不过是造船而已,根本 花不了这么多钱。

却不料朱雄英听到户部尚书的话之后。

当即便开口说道:

“多吗?我怎么觉得一点都不多?”

“大明现有的那些船坞,都是做海船的。”

“虽说 面积足够大,但是吃水深度却完全不够。”

“所以新修的船坞,必须要往海里延伸一部分。”

“而延伸的话,就需要用水泥来修。”

“这工程的消耗量,爱卿可以拿开封的大桥来做一下类比。”

“即使花不了那么多,也相差不了多少。”

“更不要说还要采买铁料,搭建船坞,征召民夫和造船的人。”

“这硬性花费和一连串的人吃马嚼。”

“恐怕一个亿也不一定见得 能够填住这个窟窿。”

朱雄英的话并非无的放矢。

一艘轻量级的铁甲舰。

怎么着排水也要在五千吨左右。

那么光是自重就要三千吨左右。

三千吨钢铁,以如今大明的铁价来算。

少说也要一千五百万两银子。

再怎么着也得三艘起步吧?

一艘用来运兵,一艘用来运粮草军械。

剩下的自然就是用来运银子了。

不多造一点怎么能行。

光是成本,五千万两银子就出去了。

剩下的各种花费林林总总下来。

一亿两银子,在朱雄英看来也不过是将将够用。

毕竟再苦不能苦军事嘛。

至于更大的船,根本没有那个必要来造。

此时的整个地球上。

都还是以木质帆船为主。

即便是文明程度最高的大明。

也依然没有开始向铁质舰船进化。

更不要说别的国家了。

至于朝鲜、东瀛这些地方。

甚至连帆船 都少的可怜。

大多数都还是以舢板为主。

再小的铁甲舰也不是他们能够 承受得住的。

几千吨级的铁甲舰已经够用了!

再大也不过是徒费钱粮罢了。

“就按雄英说的来。”

朱元璋最终拍板决定。

对于自己孙子的话,朱元璋是无条件相信。

既然他说需要这么多的钱,那就肯定需要这么多的钱。

再说了,这船造出来也是为了 彰显大明的武力。

哪有抠搜的道理!

见朱元璋也拍板决定,户部尚书也就闭口不言了。

金口玉言,这件事已经没有了回圜的余地。

“那臣这就回去拟定一份计划书,看看这个国债到底应该怎么弄。”

“至于一些细节,后续臣也会向皇孙殿下讨教的。”

户部尚书开口说道。

朱雄英点了点头。

随后户部尚书便告退了。

等到户部尚书离开之后。

刘伯温主动开口说道:

“皇孙殿下,这个国债臣觉得是不是要先从朝中文武和 一众勋贵开始?”

听都刘伯温的话,朱雄英不由得给这个老奸巨猾的家伙竖了个大拇指。

不用自己说,就敏锐的察觉到了其中的关键所在。

家天下和公天下可不一样。

家天下的百姓对王朝的认可,依然还是 地主和佃户的那一套。

别看朱雄英嘴上说的轻松。

但是对于老百姓 会不会购买国债。

朱雄英的心里也着实没有什么底。

所以这个时候,必须有 一个人或者说是一个团体站出来。

替朝廷抗下第一波。

否则根本不会有百姓买账的!

而这个时候,朝廷文武官员、皇亲国戚和那些勋贵 就是最好的选择了。

因为这些人和皇家的关系是最密切的。

要是连这些人都不买的话。

又怎么可能让老百姓买呢?

老百姓又不是 傻子。

所以刘伯温的这个提议就来的非常及时了。

“没错,这国债是一件利国利民的好事。”

“这样的好事,朝廷怎么能忘了那些国朝重臣呢?”

“爷爷您说是吧?”

朱雄英笑着说道。

朱元璋也是 很快就想明白了其中的关节。

立刻开口说道:

“没错,别说是 他们了,就算是咱,也得买一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