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乐文小说!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蛐蛐活跃的时间一般是在夏季和秋季。

现在才四月份,自然很难找到蛐蛐儿。

不过小朱瞻基到底是有两把刷子的,一番寻找之下,还真帮杨轩找到了一只蛐蛐儿。

就是看起来品相不怎么好。

“师叔祖,这只蛐蛐儿不太行,我看扔了算了,我再给你找一只。”小朱瞻基说道。

“算了,这个季节本就难找,而且现在天色也不早了,我们也该回去了。”杨轩摇摇头,笑道。

“好吧!”

回去的路上,杨轩认真向小家伙儿请教如何养蛐蛐儿。

小家伙也是知无不言,说的头头是道。

不得不承认,这孩子确实聪明。

“那行,我回去后就按照你的方法试试看。”杨轩笑道。

“若是养好了,就让你的大将军跟我这个斗一斗。”

“好啊。”

“那就一言为定。”

“一言为定!”

二人击掌为誓。

把小家伙儿送回东宫之后,杨轩也带着自己的蛐蛐儿回到了家中。

安庆和秀禾在院子里看书,见杨轩带了什么东西回来。

便好奇道:“你手里拿的是什么?”

“呐,你自己看吧!”杨轩抬手递了出去。

安庆接过一看,直接惊叫一声,装蛐蛐儿的盒子也直接被其扔在了地上。

导致里面的蛐蛐儿跑了出来。

她见不得这玩意儿,抬腿就要踩。

却被杨轩及时拦住。

“脚下留情!”

“你做什么?”安庆不满的看着杨轩。

“这玩意儿还有用。”

杨轩小心翼翼的收起蛐蛐儿,回道。

“能有什么用?”安庆轻哼道,等着杨轩给自己一个解释。

“这是我和皇长孙今天亲手抓到的,这个季节可不好找。”

“我们还约好了要一起斗蛐蛐儿。”

听到杨轩的话,安庆生气道:“太子让你教皇长孙,你就带着他玩这个?”

“我看你怎么跟太子交代!”

“你误会了,这只是我的教学工具。”杨轩扬了扬手中装着蛐蛐儿的盒子,笑道。

“教学工具?”安庆很是诧异。

“我还从没有见过有人用蛐蛐儿当教学工具呢!”

“你今天就见到了。”杨轩笑道。

“随你吧,不过我还是要提醒你,不要光带着皇长孙玩儿。”

“不能耽搁了学业。”安庆提醒道。

“放心吧,我有分寸。”杨轩自信道。

闻言,安庆也不再说什么了,毕竟这事本就不该她掺和。

这时,晚膳也已经准备好了,安庆提醒杨轩去洗手。

早在杨轩刚进门的时候,就已经有人去通知膳房那边了。

晚膳没什么好说的,就是几道家常菜。

完事儿后,杨轩又去看了看自己的蛐蛐儿。

蛐蛐儿最喜欢吃的食物是植物的嫩芽,这些嫩芽富含营养,可以提供蛐蛐儿所需要的蛋白质和维生素。

而且在喂食之前,还要将其煮熟。

杨轩以前并不知道,养一个蛐蛐儿,还有这么多道道。

一连几天下来,杨轩的这只蛐蛐儿,精神状态明显好了很多。

就算是小朱瞻基见到后,也说杨轩养的好。

趁此机会,杨轩就将话题慢慢从养蛐蛐儿和治国联系到一起。

“ 蛐蛐儿哪里出现问题,你一眼就能看出来,这足以证明,你是个聪明的孩子。”

“同样的道理,国家出现问题,做为一国之君,也要能找出问题的根源所在。”

对于小朱瞻基,杨轩不吝夸赞。

一味的打压式教育,对于一个孩子来说,并不友好,甚至还会激起反抗之心。

唐太宗李世民的儿子李承乾,不就是前车之鉴吗?

杨轩对小朱瞻基,多以夸赞,或者引导其独立思考为主。

而这样做的效果也是很明显的,朱棣在处理国家大事的时候,也会有意识的去问一问小朱瞻基的想法。

日子就这样在一天天平静中度过。

……

不过与此同时,草原上的局势并不平静。

如今的草原已经分为了三块:鞑靼部、瓦剌部,以及兀良哈三卫。

鞑靼部是由蒙古本部组成,其可汗是窝阔台的后人,鬼力赤。

鬼力赤并不是黄金家族直系,到他这里的时候,血统已经很乱了。

所以他和以前的那些可汗不一样,没有恢复黄金家族荣光的那种使命感。

他废除了元朝的国号,改国名为鞑靼。

并向大明称臣,建立了朝贡关系。

这也使得边境陷入了短暂的和平。

只是这种和平并不持久。

此时的鞑靼太师阿鲁台,他和鬼力赤不一样。

此人拥有很强的传统观念,他一心想要重现蒙古帝国的荣光。

这便是他和鬼力赤之间的矛盾。

于是,在这种矛盾之下,他发动兵变杀了鬼力赤。

拥立元朝宗室,本雅失里为可汗。

准备继续与大明对抗。

永乐七年,郭骥奉命出使草原,本以为这只是一次寻常的出差。

只是没有想到,他来了草原之后,却再也回不去了。

五月,鞑靼杀了使节郭骥,此举无疑是对大明的挑衅。

消息传回大明京城,朱棣大怒。

“鞑靼这是欺我大明无人吗?”

“朕要发兵北征!”

“谁同意,谁反对?”

奉天殿。

朱棣看着下方的百官,神情冷峻。

若是有人在这个时候出言反对,那就别怪他不讲情分了。

“陛下,臣赞成出兵!”

“臣附议!”

说这话的都是武将勋贵。

阿鲁台掌权之后,东打兀良哈,西打瓦剌,声势浩大。

不过瓦剌得到了大明的援助,鞑靼部并没有取得预想的战果。

相反还损兵折将。

就这样的实力,大明的将领们根本不会将其放在眼里。

所以在听到鞑靼部杀害大明使节之后,一个个群情激奋,恨不得现在就去带兵出征。

在他们看来,这就是明晃晃的功劳在等着他们去捡。

从永乐元年开始,获取军功的机会越来越少。

他们不想错过这次机会。

和武将这边的群情激愤不同,文官这边却是有些沉默。

他们并不想被武将压制,宋朝文官和武将的那种模式才是他们最想要的。

大明立国几十年,除了建文朝那短暂的几年,其他时间,他们都是被武将压制。

虽然他们心中极其不愿,但是现在的情况,好像容不得他们不答应出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