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乐文小说!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乐文小说 > 历史军事 > 开篇激战1860 > 第102章 长者渐去(本章有设定插图)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102章 长者渐去(本章有设定插图)

出于综合考虑,水师营并未跟风购买“快碰船”。

但这并不等于,他们对这一型战舰不够重视。

既然已经花费大价钱,实施了铁甲舰计划。就绝不可能对任何,于铁甲舰有威胁的情况,掉以轻心,哪怕仅是潜在的。

而且除了北洋,海对面的日本海军,也对“快碰船”表现出了浓厚的兴趣。据说正在洽谈采购的事宜。

远东地区的海上军备竞赛,已经悄然开始了。那么潜在对手的一举一动,都应该加以研究,认真对待。

为此,水师营决定,另外装备一型巡洋舰,专以“快碰船”为克制目标。并要求其,既可以护卫铁甲舰,又能遂行其他巡海任务。

其应该配备有,大量中小口径火炮及鱼雷,以具备较高的火力投射密度。并且还要拥有更高的机动性,可以在海战中压制住“快碰船”。

为了糅合近年来引进的造舰技术,这型战舰最终被确定为,由两江的船厂自行设计建造,其首舰被命名为“太平”号。

“太平”号于光绪六年十月,正式开始建造。同级原计划共造4艘,分别由水师营在江阴的造船厂,和在通州新建成的造船厂,各造两艘。

但这型巡洋舰在建成后,性能很得满意。又随着大清海疆再起波澜,水师营便于光绪九年,在江阴水师营造船厂,再追加建造了2艘。

“太平”级的其他五艘姊妹舰,也皆以安徽省所辖府来命名。依次为“池州”号、“凤阳”号、“宁国”号、“庐州”号和“徽州”号。

单舰造价三十九万三千两银,约合9.5万英镑。舰上编员253人。

“太平”级的整体布局设计,基本延续了“扬州”级的样式。

采用艏艉楼船型,冲角艏,三座主桅杆。但取消了艏斜桅,同时简化了主桅结构,弱化了风帆的使用。

舰体全长84.8米,最大处宽11.7米,吃水4.7米,正常排水量2,070吨。

舰体虽然依旧是无防护,但采用了全钢质结构,并设计有双层底和水密隔舱。“太平”级也因此,成为两江自建的第一型钢制战舰。

此时两江造舰选用的钢材,仍然暂时需要依靠进口。不过随着太平冶厂,引进的炼钢技术日渐成熟,采用国造钢材造舰,已然指日可待。

主要火炮采用4门加奈特式m1870型20倍径138毫米炮,8门光绪六年型35倍径100毫米炮。这些火炮,皆由昆山军械厂制造。

其中4门138毫米炮,系从法国引进技术制造的。分别安放在艏艉楼顶,和艏楼与带飞桥的指挥塔间的两舷耳台上。

100毫米炮则全部设在两舷的上甲板。这型火炮是由昆山厂,依照法式火炮的特性,自己设计制造的。也是两江第一型,自造的中口径炮。

此外舰上还配有,10部霍奇基斯式23倍径37毫米五管旋转机关炮。艏楼两侧,还各装有1部14英寸鱼雷发射管,可发射白头鱼雷。

为在航速上压制“快碰船”,本级舰的动力系统得到了重点加强。

采用2台卧式双汽缸复合往复蒸汽机,双轴推进。配套安装了,8座圆形火管锅炉。所使用的两座烟囱,纵列于中桅杆前方。

舰上蒸汽机的最大输出功率为4,500马力,设计航速17.1节。在最大载煤的情况下,以10节航速,可续航4,000海里。

“太平”级的建造,开创了水师营在造舰方面的多项先河。等其陆续入役时,购于海外的四艘铁甲舰,也已经全都建成归来。

水师营在经过这一轮的舰队发展后,实现了“铁甲舰数艘,巡洋舰十数艘”的阶段性目标。

其规模,已然成为远东地区,各方舰队中的翘楚。甚至在世界海军界,都可以占有一席之地。发展之迅猛,令人刮目。

而有了这样的海上力量在手中,陈家兄弟也更具自信。在面对危局时,也将有更多的选择,可以从容应对。

春换秋偃,世间更迭。

当光绪朝逐渐稳步前行,同治朝的一切也终将成为往事。

一个曾经被某些人捧为“同治中兴”的时代,其缔造者们也已日渐老去。

光绪二年五月初,大清的股肱之臣,各项中兴举措在朝廷的实际执行者,武英殿大学士,瓜尔佳?文祥病逝,谥号“文忠”。

光绪六年的最后一天,协办大学士,兵部尚书,担任了十余年枢臣工作的沈桂芬去世,谥号“文定”。

两位洋务派重臣相继离世,无疑给大清的西学事业,蒙上了一层阴影。也使得朝中的奕?等人,渐感势孤。

转过年来,到了光绪七年,更大的噩耗接踵而至。

三月,慈安皇太后崩于紫禁城钟粹宫!

慈安是同治皇帝即位以来,大清国最高皇权的拥有者。

她的死,无疑会造成权力动荡,朝廷原有的格局也被打破。后续还将引发,一系列的连锁反应。

而由于她是猝然崩逝,在其死后,各样的说法也从此广为流传,成为清宫史上的又一大疑案。

悲讯,同样也从江南传出。生老病死的自然规律,无论在哪都终难违背。

这年夏末,大哥陈济云,病逝于苏州!

陈济云的病,源自咸丰四年,在同太平天国北伐军作战中,受过的重伤。

此后虽外伤得愈,却留下痼疾,时不时便有发作。待年纪渐长,愈发频繁。至数年前,已然长卧病榻,远离诸事。

长兄离世,余下的兄弟,都悲痛万分。陈家上下,皆再次陷入了深深的哀痛。

清廷随后,也为陈济云颁下赐恤,并追谥“文忠”。其选取的这个“忠”字,也是饱含深意。

可陈济方却顾不得琢磨这些。他沉湎于哀伤之中,长久不能自拔。

其实陈济方的身体,在近年来也是愈发不佳。

毕竟在早年间的征战中,他也曾负伤多次。当岁月逐渐侵蚀他的身心时,以往的伤病,也在加速着老化的进程。

而过度的悲痛,又让他一度病倒。即使病好后,身体也是大不如前。

英雄迟暮,长者逝去,这本是一件令人难过的事情。但在朝廷里,却被某些人,视作期待,暗自称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