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乐文小说!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乐文小说 > 历史军事 > 魂迁武周 > 第126章 想到做到2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胶囊的概念是由陈枫提出来,但如何制作空囊还要白云子来操作。

白云子是炼丹高手,也是手工大师,其先锯了一块寸厚木板,一面刨平,并用小钻钻了数个粗细深浅皆不相同的洞,随后又用砂纸在洞内打磨平滑,如此,模具制成。

接着将熬制好的明胶往洞内注入少许,最后用不同粗细的筷子插入洞中,挤压定型明胶。待胶冷却,又用刀划去洞口边缘溢出的胶皮,可当想取出明胶半囊时,却发现半囊难以扣出,等好容易扣出来,囊壁已有破损。

但半囊形状已经类似后世胶囊模样,并且有两颗一粗一细的半囊居然正正好好地在开口处合二为一!

实验证明,大唐在现有技术上完全可以制作胶囊,虽然囊壁厚薄不匀且外壁粗糙印有木纹,但这是小问题。目前主要问题是半囊冷却变硬之后,难以取出,硬扣则容易损坏囊壁。

于是众人坐在一起集思广益。

“我看不如分做两板,一板为底,一板凿洞,两板合一后再压模定型,待胶冷却,直接拆开两板即可!”

有人出了一个改进的主意,其他人一听在理,于是说做便做。做成之后,发现好取了不少,但明胶嵌在木洞内壁上,仍要花不少功夫才能完整取出。

“做三板合一如何?一板仍为底,另一板沿洞一分为二,刨平侧面,再合二为一……这样分拆岂不是更易取出?”

言之有理,又重新制作模板来。

果然,待半囊冷却,在分拆木板之后,仅需敲几下,便将半囊取出。

大问题解决,小问题又出来了。

“胶囊外壁粗糙不平,又该如何是好?”

众人又观察思考起来,随后有人回道:“用青石制板能否可行?木板有纹,明胶有水,挤压定型,囊面必然粗糙。若将薄青石板一分为二,表面抛光,使其严丝合缝,并铺合二为一,在接缝处钻洞。如此应比木板更好用。若嫌石板易碎,则用金、银、铁板代替亦可,不过多花费些钱罢了。”

两日之后,白云子请石匠和木匠做出制作胶囊的模具,模具由两块石板和一块木板组成,一次压模可出二十枚胶囊。

只是因胶囊开口小,蒜精又是粘稠油状,灌注的时候却发现极不方便。

陈枫便要白云子去打制针管。

针管的制作却需要手艺人了,白云子请了个老手工匠人,一共用半天功夫便做出三根针管。

三枚针管长两寸,内壁贴金箔,外缝填锡焊,粗的如铁钉,最细的同鹅毛管粗细。

陈枫见最细的也比后世献血时用的针头粗多了,只好哑然失笑。

这三根针管用来将大蒜素灌注进胶囊里还行,用来注射人体的话,恐怕会吓跑不少人,反正他自己肯定不敢用。

匠人见主家显然不满意,便陪笑道:“此针不比银针,不仅铁硬,还要空心,最难卷曲。当然诸位若不急用,老朽再多费些精力花点功夫,做出个半分(1分约3.33mm)粗细的,也非登天难事。”

这人一番表态,陈枫如何听不明白,无非是多要点工钱便是。

“你只管做,越细越好,工费自然不会亏待你。先给你百钱作为定金,做出样品就送过来,若让我满意,则批量定制,今后只需做针管就够你忙活一辈子!”

一百钱能买两百斤米,对于普通平民来说足够一家子一个月生活开支。

匠人闻言立刻眉开眼笑,便拍胸脯保证如何如何。

有了针管,接下来便要做针筒和活塞柄。

白云子挑了根手指粗细的竹管,先在竹节头按针管粗细,钻了一个孔,接着用圆口铲将内壁尽量铲圆,随后用砂纸和牛皮打磨抛光,使竹管内壁尽量光滑。

又锯取了一块半寸厚的泡桐木,按竹管口径切成一个下细上粗的的圆柱体,最后在粗头黏上木棍,便制成活塞柄。

在几次削薄活塞头之后,活塞柄终于能插入竹管之中。

至此,针筒制作成功。

陈枫便要检活塞的密闭。

其将开孔端伸入水面,待抽出活塞柄,发现可以抽水,再推按活塞柄,竟能喷出一道细水注。

“将针管和针筒固定连接最为关键,还请老兄想办法。”

若不能固定连接,将来扎针会很麻烦,毕竟要扎入肌肉里的,对针管有个反作用力,光凭明胶,是没法将针管与针筒固定接连的。

白云子撇撇嘴,对陈枫的担忧不以为意。其另取一块半寸长软木,形状与活塞头相似,只是略细一些。

再用一根与针管粗细差不多的铁锥,在软木上锥了一个洞,随后在洞内涂胶,接着将针管插入洞中,待胶凝固,针管与软木组成一体。

白云子解释道:“此为针头!若将针管直接连接针筒的竹节上,实在难以固定。但若将这个针头与竹管固定连接,则容易的很!”

说着,其又锯掉针筒的竹节,直接将针头塞入针筒内,缝上又填胶。

如此,注射器完成!而陈枫只是提供了个概念,白云子他们便根据唐人的经验和现有材料便制作出来!

谁还敢小瞧古人的智慧?

自古以来国人都聪明的很,只要想得到,便可发挥智慧,以有限的资源去做得到。

胶囊如此,注射器也是如此,而陈枫只是凭后世常识帮他们想得到而已。

陈枫拿着土制注射器,欣喜若狂,直接找了一块猪肉,实验起注射效果。

果然,随着活塞柄慢慢推进,扎针处的猪肉逐渐鼓了起来。待将针头拔出,轻轻挤压猪肉,便见从针孔处冒出水来。

注射器大功告成!

“将来若能做出玻璃,一样可以制模压制针筒,玻璃透如水晶,在上面标刻度,就能清楚看到剂量多少。”陈枫对玻璃念念不忘,此时又提出一嘴。

白云子眼睛一亮,点头道:“这个主意好。”又转头吩咐其几个徒弟:“任重而道远,酒精要继续蒸馏,大蒜素也要提取,试制玻璃同样不能落下。每一项都是造福百姓的,修行绝不局限于自身!”

众弟子躬身称是。

而陈枫又补充了一句:“手术工具、缝针、缝线以及缝合手法你们别忘了研究实验。”

茅山诸子看向陈枫,只觉其与师傅白云子沆瀣一气、奸诈无比。

枫茅仙露,酒精,大蒜素,胶囊,这些劳力的要他们干,研制手术工具和缝制技术这种劳心的也找他们干,这辈子算要将牛马做到底了。

李含光不禁叫苦:“倒非偷懒,我等无三头六臂,诸多事宜就怕分身乏力。”

白云子想了一想,道:“茅山仙露你们就不要酿了,反正他买了奴仆,交给他自己酿。酒精你们跟着蒸馏,原料嘛,就从他酿好的酒中取。先制千粒胶囊,我有急用。”

陈枫问道:“验证药效和用法、用量?”

白云子点头回道:“正是,否则难以推广。”

说到难以推广,陈枫突然想起后世一件逸闻:某家族发明了一物,为从中获取利益,保密了近两百年。

凭借聪明智慧发明新事物,并以此获巨利,本无可厚非,但若关系到人的健康尤其是性命时,是否还要保密?这在后世也未能达成一致意见。

但对白云子和陈枫而言,并不需要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