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乐文小说!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乐文小说 > 其他类型 > 年代快穿:女配的肆意人生 > 第17章 被抛弃的原配(16)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也是因为农村的房子密封性并不是很好,窗户和门都轻微漏风,而且在贴近房顶的地方,留了专门的通风孔,所以她才敢用这个封炉。要是在密封性极好的屋子里,这玩意就不能用,很容易引起一氧化碳中毒。

冬天到了,赵凤霞不用上工,就在家里操持家务,宁安上班回到家,一切都被安排的妥妥帖帖的,什么心都不用她操。

她只需要看看小兔子,看着它们一天一个样就行了。

日子过得不要太惬意。

春节到来之前,小兔子们两个月大的时候,兔妈妈生二胎了。

被宁安养的肥嘟嘟,刚两个多月体重就两斤多点的小兔子们,都被江学工捉去卖掉了。一只一块钱,一共卖了8块钱,都给了宁安。

因为江学工和赵凤霞不想太显眼,虽然他们这儿允许农民搞点副业,但是如果你搞得太多了,可能就会让人眼红,万一有人看见了,背地里使坏就不好了。尤其他们家条件本来就好,再养兔子遭了人嫉妒,指不定能使出什么坏来呢。

怕宁安心疼她的小兔子,赵凤霞特意跟她解释了一下。

宁安表现得就像一个合格的傻白甜:“不会吧?我看咱们村里人都挺好的啊。”

赵凤霞戳了戳她的脑门,说道:“你呀,被我和你爸养傻了,人心呐,不是你想的那么简单。就说村西头的老杨头,你看他整天笑呵呵的,是个老好人吧?”

宁安点头:“嗯嗯嗯,杨爷爷挺好的啊。”

赵凤霞小声叨叨:“前两年,他本家的一个兄弟,跟他喝酒聊天,就说了一句国军也没那么坏,就被他举报了,那两年风声紧,他那兄弟被关到牛棚里待了半个月。那时候也是寒冬腊月,牛棚四面透风,他那兄弟差点没冻死在里面。”

宁安惊讶万分:“还有这种事?”

“你以为呢?平时看着都你好我好的,谁知道背地里能干出什么事来?你也长点心眼,不要别人说啥信啥,看谁都是好人,在外面说话做事也要小心点。”

宁安拍着胸脯保证道:“我知道了,妈妈,你放心吧。”

“我看你这样我就不放心。”

宁安:……

原主确实是个傻白甜。不然不至于被李长卫的表象欺骗。

兔子卖掉了,赵凤霞感慨道:“看来养兔子也挺挣钱的,这要是多养几对,那挣的钱也差不多抵一个工人的工资了。”

江学工说:“咱们运气好,一窝生的多,还全都养活了。有的兔子一窝就生三四只,可能只能养活一两只,那就赚不到哪儿去。而且,你现在有时间,把它们照顾的多好,很多人家养兔子就是随便养养,就挣不了这么多。”

赵凤霞说:“我就随便说说,现在我也不敢多养啊。”

“对,你这么想就对了,咱们还是谨慎点,而且,开了春你又该忙起来了,养猪养鸡,还有自留地,要是再养兔子,就太累了。咱家也不缺这一点,我还是想让你稍微轻松点。”

赵凤霞脸上不自觉的就带出了笑容。

“家里的活不是还有你和安安帮我干吗,我也没那么忙。比起别人来,已经好太多了。”

村里的妇女们,哪个不是要下地干活,回家以后洗衣做饭打扫卫生喂猪喂鸡忙活自留地,男人们一到家里就跟瘫了一样,手指头都不动一下。

喊他们帮忙就得挨骂,动不动就是“老子累了一天了”、“让老子干活,老子娶你这个娘们有什么用”,说的好像妇女们在外面没受累一样。嫁给他就活该给他当奴隶吗?呸!真不是东西!

人呐,就怕对比。和别人一比较,她赵凤霞就是活在福窝里了。男人勤快体贴,女儿听话又有出息,她还有什么不知足的呐?

年前,生产队算工分,给社员发粮发钱,公社的食品站下乡收购家畜家禽,这时候对生猪是有等级评定的,从一等到六等,收购价不一样。一等猪最好,收购价最高,五毛四一斤。六等猪最差,收购价只有四毛二。

宁安家的猪被定为一等猪,重168斤,卖了90块七毛二,是村里最贵的一只猪。如果被定为六等猪,那就只能卖五六十块了。

食品站收猪除了给钱还会给一些布票、肉票、油票。总体来讲还是很不错的,没让老百姓吃亏。有的人家要是勤快点,多打点猪草,多养一头猪,就能多挣点钱,是农村除了工分之外最主要的收入来源。

过年那几天,是整个村庄最热闹、最幸福的时候。大过年的,哭是不吉利的,吵是不吉利的,打架更是不吉利的,每个人都尽力控制着自己的脾气。就连那些平日里经常吵架、打架的人家,都进入了休战期,生怕把福气给吵没了,到处都是一片欢乐祥和的景象。

至于过年期间积攒的矛盾和郁气该怎么办?过完年一开工,村里准得有好几家爆发家庭大战!大队长、治保主任、妇女主任都要亲自上门去调解的那种!

春节,对于江学工和宁安来说,“意义非凡”,作为光荣的工人阶级,他们变得更忙了!煤矿要加班加点的保生产,供销社要更好的为人民服务,保障春节期间的物资供应,这俩岗位都不放假。

宁安还被临时征调到门市来帮忙,买东西的人太多了,售货员忙不过来。别说她了,就连主任和副主任都出来帮着卖货了。整个供销社门市乌央乌央的全是人。

知青们也来买东西,就连李长卫都来了。虽然李长玲不给他寄钱了,但是他已经干了三个月的活,生产队按照工分分粮分钱,他还是拿到了二十多块。

宁安注意到,这人休息了几天,缓过点劲来了,把自己好好收拾了一番,恢复了点精气神,而且,他挤到了宁安负责的糖果区。

宁安看见他,就知道他没憋什么好心思。

“江同志,你好。我要半斤奶糖。”

“七毛五。”

宁安一边称重一边说道。

今年春节物资供应还可以,不要票的东西来了不少。

他们供销社竟然还来了一批一毛钱一斤的墨斗鱼!

安德市不靠海,老百姓不怎么认识海鲜,并不知道这玩意该怎么吃,尽管如此,还是有不少人买,好歹是肉,价格比粗粮就贵了一分钱,哪怕买回去随便煮煮呢,应该也比粗粮好吃吧?

李长卫数出七毛五分钱交给宁安,又笑着说道:“江同志,你是二道沟人吧,我是京城来的,在二道沟当知青,咱们也算是老乡了。”

要不是知道他的底细,真的容易被这家伙的表象欺骗。当他想要讨好一个人的时候,表现出来的气质可以说是相当有亲和力了。不怪原主没心眼,怪坏人太狡诈!

表面上笑得春风和煦,但是,如果你仔细看,就会发现,他的眼底一片冷漠。

狗东西!这是看上她的钱了,连她姓江都打听好了!比剧情里还要提前了不少。原剧情里,直到71年麦收之后,他才受不了生活的苦,选择像现实低头。

这辈子,竟然提前了那么久!

看来穷困真的能更快的击垮一个人本就不怎么坚强的意志!

宁安瞥了他一眼,说道:“二道沟的知青,我知道啊,当时整个大队贴满了大字报,我去看过的,我记得京城来的知青就只有一位,还是全家……”

下放的!

李长卫没等她说出最后三个字,挤出人群就跑了。

后面来买东西的群众问:“全家怎么了?”

宁安并不想表现的像个大嘴巴,便转移了话题:“同志,来点啥?”

“来一斤水果糖。”

“一块一毛二。”

这位同志没有追问。

她并不是个好事的,或者说,她知道,人家售货员忙着呢,没工夫和她聊这些。但是没关系,既然是全村贴了大字报,她出去打听打听就好了。哪个村的知青被贴了大字报,那还不是一打听一个准?

李长卫试探了一下宁安的态度,然后就立刻缩了回去。这人挺会审时度势的,看出宁安不是个轻易能被忽悠的人,也就放弃了。

上河工结束之后,吃够了苦头的李长卫决定要改变自己的生存环境。

他在二道沟寻摸了一圈,精心挑选,选中了宁安。独生女,父母都和气,人也单纯好拿捏,这要是结了婚,他有信心把整个江家都攥在自己手上。

只是没想到,他看走眼了。这个人是单纯不假,但却是一个二愣子,说话一点不知道委婉,不知道给人留面子,什么事都往外秃噜。

那他就不能选她了。他想找个人结婚,是为了过好日子,不是真的想把自己搭进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