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乐文小说!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李渊遵守了约定,没有对外宣布造纸之事,以修缮补充为由,召集了皇家李氏族长族老。世家只以为李渊自觉当上了皇帝,想重写族谱褒扬自己载入族谱,且族谱又是一个私密的记载之物不对外宣扬,所以没有多多在意。太子府和秦王府却也想将自己的事迹优化后记入族谱,提前暗地里给族长和族老送礼,希望也能参与到族谱的重订,再不济也要把自己加重记录。

得到消息后,李渊训斥了两人,并通知他们此次并不是重写族谱,只是皇室人员逐渐增多,很多人员都不在族谱里,需要将这些人补充进去。特别是那些王府的风流债,造成还有流落在外的皇室成员,这些都需要经过族长和族老的考察,是否能正式回归族谱内,被训斥的太子和秦王只得作罢,免得引起李渊的反感。

李氏族长和族老准时拜见了李渊,

“臣参见皇上!”

“免礼,王内侍给族长和族老们赐座。”

等到入座后,宫女给每人都端上了茶汤和甜点,在李渊的示意下退出了太极宫,宫内就剩李渊和王内侍,还有就是族长族老。

李渊先开口,将族谱一事做了安排,与族长族老进行商讨。

那些有记录的后辈直接写入族谱,而那些皇室风流惹下的外债,只有吃苦肯学,天资中上的才能回归皇室,皇家李氏不需要废物,这得到了族长和族老的赞同。

接下来该正事了,李渊正了正身子,开口说道:

“族长和族老,此次召集大家过来,族谱只是其一,主要还是接下来的。”

“皇上请讲!”

“朕得到了造纸之术,听好了,不是世家那种昂贵的宣纸,而是能造出天下百姓都用的起的纸!”

族长和族老坐不住了,腾的一下站起来,那些族老站起来的气势,完全不像一群年迈的老人。

他们很在意李渊说的天下百姓都用得起,重点在用的起。如果他们不是成为了皇家的李氏,那么他们也可能成为世家那样剥削百姓的家族。

但现在他们是皇家,百姓才是他们的根底,不用李渊说的太明白,这些人精都知道,只要能在百姓中流传他们的名声,那他们李氏就能经久流传,号召力不可同日而语。

“皇上,您可不能开玩笑!”

“朕没有说笑,并且造纸之术,朕准备交给你们。由你们造纸售卖,在留下成本后所得之利李氏占两成,其他的上交国库。你们有意见吗?”

怎么可能有意见?短短时间内他们都考虑好了,就算是亏钱都要做,更何况现在李渊还给他们留了成本还有两成利,这天大的好事有意见脑子坏掉了吗?

“好了好了,都坐下。朕告诉你们,造纸之术是秀宁寻来的,她立刻就交给了朕让朕处理,朕立刻就想到了你们。”

“但你们要注意,秀宁千叮咛万嘱咐不要透露出是她给的造纸术,否则世家知道后背地里不知道会给她找什么麻烦。你们也知道,秀宁劳苦多年,现在交了军权与驸马享受天伦之乐,不想如此生活被打扰。所以对外就说是李氏整理古籍,无意中发现。”

族长和族老面面相觑,他们还以为是工部或者某官员递献的。

“皇上,这会不会对平阳公主太过亏欠?”

“无妨,这是秀宁特地要求的。朕今天以修族谱的名义喊你们来也不都是借口,朕希望你们重新立一本族谱,将本族所有有重大功绩的人都真实的记录其中,这本族谱只有族长和族老可以观看修订,具体细节你们商议好后再呈给朕定夺。朕虽然现在不能给秀宁一个名声,但不能占了她功劳,希望后辈们都能记得有她这么一个公主。”

可族长他们有些顾虑,古代的女性在族谱的记录最多也就一个名字和身份,从来没有记录女性事迹的事情发生过。

“朕知道你们想什么,不就是族谱从未专门记录过女子的事迹嘛。可你们想想,是有祖训不得记录女子,还是有圣人开口说过不得此事?”

仔细想想,确实没有,那还想什么,又不对外开放,外人不知道谁会来找茬。

“皇上,臣没有意见了。臣和族老们会认真的重立族谱,平阳公主的贡献一定会流传下去的。但这样对公主还是亏欠很大,要不从皇上给的两成利中,分一半给公主?臣也听说公主近些日子都在为他的将士奔走,这些获利刚好能帮到公主。”

“不用了,好端端的你们给她一成利,是人都会觉得有问题。公主那边你们不用担心,雪盐的收益已经够她用的了,最近她在平阳县搞的甚是热闹,看来秀宁的背后有能人啊。”

平阳县最近发展太快了,很多人都注意到了,只是不管李渊还是其他的人,都觉得应该是平阳公主在退役的将士中,刚好有擅长此事的人,并没有注意到李宽,暂时不会想到平阳县的发展背后,是一个三岁的小孩。

“那臣就厚着脸皮接下了,但凡以后皇上和公主需要,造纸的收益都将全部呈上。”

族老们也同意族长的说法,他们不看重收益,非常在乎的是名望。

“你们有心了,来这是秀宁找来的造纸术,你们先粗略看看。”

族长双手接过,与族老们互相穿越,这下彻底的相信了造纸之术,毕竟造纸需要的原料和人手,上面都写的明明白白,这时代的人工给口饭吃都能招到大把的人,材料也就荨麻贵了点,破布啥的都不要钱,别人搁家里还嫌占地方。

之后,李渊与他们商定了造纸坊的选址、人手、售卖等问题,双方都满意了结束这次商讨。

回到府中,族长立刻召集了所有获得封号的王爷,将这次修缮族谱的商讨结果公布,并将流落在外的皇室血脉回归计划着重说明。

族谱计划对外没有遮掩,世家还觉得此次李氏的做法值得学习,准备以后自家也按照这个方法,对流落在外的血脉如此处理。

暗地里,李氏族长和族老挑选了心腹,按照造纸术的要求,在长安南边的山脉里,找了个有泉水的地方搭建造纸坊。至于材料荨麻,之前说贵,也是与其他材料相比,其实也是非常便宜量大,这时代的百姓,普遍用它织布,所以产量非常大,造纸需要的品质也不需要很好,偷偷的收集边角料,也没引起别人的注意。

造纸最大的资金消耗在蒸煮,需要消耗大量的干柴,幸好在山里,又节省了许多。按照正常的造纸流程是不需要一直蒸煮,只是天气已经入秋快进入寒冬了,浸泡的效果不佳只能通过蒸煮来让材料软化成浆。如果以后开采煤炭,完全可以一路采用蒸煮法,成本低制造速度快,现在也就只能想想。

李氏族长和族老对造纸非常的上心,时刻关注着造纸进度,李宽提供的造纸术写的非常的详细,除了里边写的温度不明白多试了几次外,一切都非常顺利。不到两个月,第一张麻纸在大唐诞生了。

造纸坊的人,立刻将这一张纸叠放好,专门制作了一个竹筒来保护,快马加鞭的送到族长府上。得到消息的族长,立刻通知族老,让他们一同观看这李氏家族造出的纸。

好不容易等到了送纸人,迫不及待就回到屋内,并命令护卫警戒,小心翼翼的抽出纸张,只见一张六尺长三尺宽的巨型纸张就呈现在眼前,所有人都用颤抖的手抚摸这等于白捡来的麻纸,他们都感觉到了,这个纸张要比宣纸厚一些,也结实许多。

族老还想拿笔试试写作效果,可被族长阻止,他觉得这纸应该让李渊来第一个书写,对于一个浸淫书法多年的学者,他知道这纸张书写是没有任何问题的。

于是,小心的把纸重新装回竹筒,一行人匆匆赶往皇宫。当然,参见皇上的名义对外是呈报重修族谱进度。

李渊见到了纸,心里很不平静。

轻轻抚过面前的麻纸,李渊心里念念着终于能摆脱世家的掣肘,未来将不用在看世家的脸色。

“族长,麻纸最终的耗费还有制作周期是多少?”

造纸术里的记载和实际的总会有些区别,李渊要确切知道具体的数据来安排之后的事。

“根据作坊的统计,一池纸浆需要消耗纯麻四百斤,如果加入破布麻头等,消耗更少。一池纸浆根据当值的熟手程度,可以出纸四千到五千张长六尺宽三尺的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