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乐文小说!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司华年无语,“你先躲起来吧,其他的回来再说,赶紧的。”

说着,司华年直接将王煜城往后殿那边推去,王煜城也没有再坚持,这事儿急不得,等晚点的再详谈。

与此同时的皇宫。

刚回到御书房处理奏折的李世民,就收到了不良人的消息,无舌公公来禀报的。

“什么!五姓七望他们拉着上千万两的白银去了国师府!”李世民被震惊得直接蹭的一下就站起来了。

无舌公公恭敬道,“不良人是这么禀报的,而且里面还有黄金,全都是现钱!”

“他娘的!知道五姓七望有钱,没想到这么有钱!他们还只是京城的一个分支而已啊!若是能把他们家给抄了,那不得有几万万两白银?”李世民吃惊道。

无舌公公尴尬一笑,这话要怎么接呢?

“陛下,不良人询问这件事情要不要查一查?”

李世民激动了一下又坐了下来,“查个屁啊,刚刚朕看了那个合同,这肯定是货钱,这小子这么有钱,哪怕从指甲缝里抠点出来给朕的内库,朕都能高兴得三天三夜睡不着!你说朕要不要去国师府一趟?”

“呃……陛下,这钱恐怕不是那么好拿的,你忘了国师说的那些话了,不要盯着中原这点地盘,往外看,九州之外亦有很多钱!”无舌公公提醒道。

听着这话,李世民看向了一旁的地球仪,暗自点了点头,“传旨中书省,叫他们拟一份国书,晚些时候发给突厥、吐谷浑、薛延陀,让他们赔钱!总额的话由三个方面组成,第一要足够边关战后修复和边关将士一年的军饷。

第二要足够这次朝廷给边关将士的赏银,第三国库要入库五百万两白银,朕的内库要有一百万两白银,这个叫战败赔款!白银不够的话,黄金或者是铜钱都行!另外还要牛羊马匹各一万,不许拿老弱病残糊弄!再加上一些人参灵芝什么的吧。

顺便把掳走的大唐子民还回来,如果敢不答应,朕就要国师施法,要他们亡国灭种!勿谓朕言之不预也!这份国书十天之后再发出,三百里加急就行,等到了边关,宿国公他们也差不多打完了,届时直接送往这三国,让他们自己看着办!”

毕竟程咬金他们是急行军,带的人也不多,赶到边关要不了多久。

无舌公公应下,“奴婢遵旨,这就去传旨。”

“慢!还有呢,着中书省拟旨,国师此次助我大唐兵败三国,扬我国威,殊堪嘉奖,着户部在京城为国师盖一座大大的庙宇,塑金身!这钱就从三国战败赔款里面出吧,并擢封国师为开国县侯,封号镇国候!并赐婚襄城公主,待得边关大捷战报传回,圣旨再行下达。”

李世民继续吩咐道。

“是,陛下。”无舌公公领命。

李世民嗯了一声,继续吩咐,“着中书省拟旨,待收到战争赔款之后,拨款一百五十万两给兵部,以做军用!同时,下一道旨意给兵部,在收到银两之后,准备打造战船,组建水军!后续更多的钱会拨过去,以待大战!先把东瀛打下来送给国师!这是朕答应他的!告诉兵部,这笔钱凡敢贪污者,从重问罪!圣旨待赔款到京之后再行下达,让中书省保密。”

李世民相信事后那三国会做出正确决定的,不会不答应的,战败赔款虽然多,但三国均摊下来,只会伤筋动骨,动摇不了国本。

倘若不答应,那可就灭国!

等边关的消息传回去,那三国估计都能吓傻了!

在得到司华年确切肯定之后,李世民也就没什么可担心的了。

“呃……陛下,恕奴婢多嘴,国库收五百万两,还要拨一百五十万两给兵部,户部那边恐怕不会同意的,毕竟还有民生什么的需要留点钱,而且既然有国师坐镇我大唐,就急着备战,是否早了些?奴婢觉得可以暂缓些时日。”无舌公公如实说道。

虽然说后宫与太监不得干政,但是有时候李世民还是需要无舌公公提意见的,无舌公公也很自觉,有时候提醒一下李世民,绝不多嘴恋权。

李世民轻哼一声,“国师说的很对,钱不留着装备国防,难不成留着当战争赔款吗?朕就是要发展全力国防!更何况,有国师怎么了?难不成事事靠国师?万一国师离开我大唐飞升回天了或者是其他情况,我大唐难不成就瘫痪了?没了张屠夫,就得吃带毛猪不成!”

“是,奴婢知罪,没考虑到这一点,这便去传旨。”无舌公公告罪一声。

“慢,还有件事,派人去一趟国师府,叫国师处理完手头上的事儿进宫一趟,朕有事儿找他!另外,这几道旨意你亲自去传,以免泄露。”李世民补充了一句。

“是。”无舌公公领命,然后便退下去办事儿了。

无舌公公离开之后,李世民又转起了一旁的地球仪,“如此大好河山,不并入我大唐的版图,朕死不瞑目!朕要超越秦皇汉武,做到真正的一统天下!朕要做千古一帝!”

“啊啊啊!这他娘的王八蛋!写这么洋洋洒洒五六千字,十有八九全是废话!这又是哪个官员,本宫一定要禀报父皇,把他笔给折了!写他马勒戈壁!”御书房偏殿的李承乾直接把一本奏折扔了下去,气得直喘粗气。

这奏折看得李承乾都要疯了,一篇奏折巴拉巴拉写那么多字,有用的事儿概括起来就一两百字。

一本两本也就算了,十本二十本也还行,但是这几乎每一本都是这样,李承乾不疯才怪。

这两天李承乾一直在跟着李世民处理奏折,重要的事情李世民处理,不重要的事情,李承乾处理。

换句话说,军国大事李世民自己处理,鸡毛蒜皮的小事儿就交给李承乾了。

“殿下息怒。”偏殿内小太监跪了一地。

李承乾气呼呼又拿起一本奏折,继续看了起来,“把那个奏折捡起来吧。”

生气归生气,奏折还是要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