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乐文小说!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乐文小说 > 都市言情 > 小镇做题家! > 第156章 展现实力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干完活儿回到单位,正常情况下,应该趁着这股热乎劲儿,赶紧把稿子写出来。

因为这个时候,是记忆最清晰、灵感最充沛、对整个事件掌握最全面的时候。

可老刘回去后,竟然一动不动,倒是拿出字帖,在桌前练起了钢笔书法。

他字写得确实很漂亮,不比字帖差。

可问题的关键,书法不是工作内容啊?

小帅坐在对面,试探性地问:“刘老师,不是应该写新闻稿吗?”

老刘捏着钢笔摆手:“轻合金的通讯员,会写一篇通稿发过来,等稿子来了再说。”

又说:“会采带子吗?你拿着磁带,把咱刚才拍的视频采出来吧。”

“行。”小帅从机器里取出磁带,出了办公室以后,摇头叹了口气。

小帅去楼上机房,把视频采出来、保存好。

忙活完这些,已经傍晚5点了。

下楼回到办公室,小帅问:“刘老师,通稿发过来了吗?”

老刘有点不耐烦,皱着眉放下钢笔,点开电脑说:“我看看邮箱。”

人家通讯员那边,早就把通稿发过来了。可老刘还是无动于衷,又拿起钢笔写字。

“刘老师,今天不用把稿子写出来吗?”小帅再问。

“还有一个小时就下班了,明天吧,来得及。”老刘头也不抬。

小帅是彻底无语了!这到底是个啥单位?工作态度怎么这么消极呢?

不单单老刘,好多人都这样。那个马成功倒是活跃点儿,但不讨人喜欢。

至于另两个新来的,和小帅差不多,都在跟着师父学。可那俩人眉来眼去,工作没干出成绩,对象貌似快搞上了。

小帅早晨来的时候,朝气蓬勃、意气风发,他浑身有股使不完的力气,想在工作中展现能力。

可这才一天,小帅就觉得这里好慵懒,周围似乎有股无形的力量,在拽着他坠入平庸、坠入麻木、坠入半死不活。

想想曾经,他跟梁超一起,一天能干出来四期精品课。

而现在,他跟老刘一起,一天就拍了一条新闻,连稿子都还没弄。

社会上的钱,真的这么好赚吗?

那天,小帅对这个社会,产生了一丝质疑。

晚饭的时候,小帅是跟马成功一起吃的,马成功叫的他。

马成功话多,还狂妄。狂妄倒不针对小帅,因为小帅话少、低调、不抬杠。

吃饭时,马成功对单位的好多人,又滔滔不绝地数落。他讲的一些东西,确实是实际存在的问题。

可当小帅问:“那这种事,该怎么解决?”

马成功就摆手:“爱怎么解决,就怎么解决。”

马成功能看到问题,却讲不出答案,他这个“成功”,也只成功了一半而已。

一半的成功,不叫成功。他管不住自己的嘴,甚至有可能引来麻烦。

傍晚吃过晚饭,天色都还尚早,大大的夕阳,依旧挂在天边。

这么充裕的时间,使小帅有些不知所措。因为他很少这么闲过,这种无聊光阴的流逝,令他有种说不出的负罪感。

马成功要拉他去网吧打游戏,小帅不去,转而问:“你来这边早,知道哪里有书店吗?”

马成功笑了:“时代广场,网吧也在那边,一起吧。”

他们在时代广场门口分别,马成功去了负一楼网吧,小帅去了五楼书店。

在书店里,小帅也没特别想看的书,就拿了一本管理类的书看。

书上的知识,用不用得上另说,看了就比浪费光阴要好。

小帅看书速度很快,这不是他智商高,而是之前,跟梁超一起做精品课时,他做了好多管理类讲师的稿子和视频。

那时候没黑没白,耳朵都听出茧了。如今再看类似的书籍,相当于如虎添翼,许多管理知识,仿佛一下子融会贯通了。

那晚,小帅用两小时,读了半本书;马成功用两小时,在游戏里升了半级。

回去的路上结伴,他们俩都挺高兴的,似乎都有着不错的收获。

晚上休息的时候,海棠发来了短信。

“在宿舍住的习惯吗?”

小帅看了看对面,趴在被窝里看电影,乐得呵呵笑的马成功,便回复说:“挺好的。”

“工作还顺利?”海棠又问。

小帅也不知道是否顺利,他有太多话,想跟海棠说。

他第一次动了辞职的念头,觉得这个地方,压根儿不适合他,几乎一塌糊涂!

可才上班第一天,就有这样的念头,这样是不对的。

小帅也只能强忍着,给海棠回复:“挺顺利。”

海棠又说:“有事的话,一定要给我打电话。”

小帅想说,“没事就不能给你打电话吗?”想了想没敢说,这话有挑逗的意味。万一海棠生气了,他们刚刚建立的良好关系,就付诸东流了。

第二天上班,老刘的稿子还是没动静,他也没有别的拍摄任务,就在那儿闲着看小说。

他闲着,小帅也就闲着。

可小帅知道自己闲不起,小帅的工资比他们都高,小帅得做出成绩来。

“刘老师,要不昨天的稿子,我来写吧,您来帮我审。”小帅很轻声地询问道。

“那写出来算谁的?”老刘抬了抬眼皮。

“当然算您的,这是您的新闻嘛!”小帅笑道。

老刘这才点头:“小伙子有上进心,值得鼓励!我这就把通稿发给你。”

小帅接到通稿,点开一看,简直失望至极!

通稿写得一点都不好,就是根据“技能比武”的流程,介绍了参赛车间人员,以及比赛环节,最后讲了讲获奖人员、颁奖领导等等。

小帅又管老刘那边,要了几个往期的新闻稿,写得也很一般,比通稿能强点儿。

一切都没有参考意义,看他们这些东西,只会拉低自己的水准。

于是小帅靠着回忆,靠着自己的采访笔记,“啪啪”打起了键盘。

一边写,他一边想着昨天的拍摄画面,文字和画面怎样才能更契合?内容怎样才能更好地表达主题?这条新闻出彩的地方,到底有哪几点?

小帅用了15分钟,就把这条新闻写了出来。

他又花5分钟,修改、润色、查看错别字,搞好后直接发给了老刘。

“刘老师,咱采访的那个领导,他的职位我不清楚,麻烦您给补充一下。”小帅轻声说。

“这么快?”老刘瞪着眼、张着嘴。

“您多批评。”小帅谦虚道。

老刘以为小帅会胡写一通,结果却惊掉了下巴。

通篇太流畅了,有大的涵盖、有小的细节,文字活泼不乏力,看稿子就能联想到,当时叉车比武的紧张激烈,选手开车时的游刃有余。里面还有冠军的技术心得,有领导的采访总结。

老刘水平是一般,可好赖他清楚。

这虽然是个小新闻,但能写得这么精致,老刘自认做不到,尤其在这么短的时间里。

“这…真算我的?”老刘咽了咽口水。

“您的新闻嘛,给我加个‘实习记者’就行了。”小帅一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