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乐文小说!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向暖也喝了点酒,不多,主要是看他们喝。

众人也不敢劝向暖喝酒,所以就只能彼此互相敬酒相互灌醉对方。

喝着喝着,话题就变得严肃起来。

程铭绪借着酒劲,跟向暖表忠心。

按理说,他们这第一批毕业的大学(专)生,毕业后肯定是受欢迎的。

但不排除有些人就是运气不好,程铭绪就是。

上学的时候成绩也非常不错,但因为毕业的时候得罪了人,被分配到了一个小单位工作,本来以他的专业,应该能分到法院等相关单位工作的。

程铭绪在那小单位干了两年跟法律毫无关系的工作,还是凭着现在岳丈的关系,才慢慢的往专业对口的单位走。

他的能力是有目共睹,干了几年,眼看着就要升职了,老丈人去世了。

于是那年升职的名额,就被别人抢了去。

不然以他的资历跟学历,现在最少也得是正处级了。

程铭绪说的不算直白,但向暖明白他的意思。

如今她刚到机关,处处受制于人,能有这些人帮忙,说不定还真的能帮她打开局面。

可别小看这些基层的小干部科员们,有些人的小道消息比她都灵通。

向暖也隐晦的表示,她现在的工作开展的并不顺利,他现在靠过来也会受她连累,不如暂时就这么相处,以后要是遇到麻烦,可以找她。

程铭绪:“我现在不跟你接触,他们也会把我划分到你这边的。”

向暖一想也是,也就答应了,反正先干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其他的都放放。

程铭绪点头。

一顿饭吃了三个小时,饭店都要下班了众人才散场。

唐和平已经带着两个小崽子回去歇午觉了。

向暖不让他们送,“我知道大家的心意,但现在不是好时机。”

大家面面相觑。

程铭绪道:“我们明白。”

向暖点点头,打车走了。

等向暖一走,众人回到包厢,程铭绪道:“陶副市长现在被上面针对,很多工作开展的也不太顺利。

之前我是中立派,但那天见了陶副市长,估计大家都会把我归到她那边去,所以我算是暴露了,你们没有,暂时就这样吧,等陶副市长需要的时候,你们再暗中使劲儿。”

“她不是忘恩负义的人,我这么说,你们明白吧?”

“明白。”张平道:“别看我们都是普通的小干部,但关键时候也是能派上用场的,老程,你跟陶副市长在一块儿上班,多专注点,要是她需要,我们绝对没二话。”

“对,绝对没二话。”众人纷纷表态。

程铭绪点头:“以后咱们也减少见面次数。”

众人点头。

程铭绪看了方照一眼:“这样,以后有什么事,我跟方照说,方照再通知你们,他那里买东西的人来人往,不显眼。”

老白笑:“搞得跟地下d似的。”

张平:“这是一种自我保护。你懂个屁。”

简单说了几句,众人掏钱要平摊今晚的费用,被孙李拒绝了。

“你们这是看不起谁呢?有我在,需要你们掏钱吗?你们一个个的一个月工资才几个钱啊。”他一边说一边掏出一沓钱来往桌上一丢:“行了,都走吧,我来付账。”

看他那财大气粗的样子,冲人一边笑骂一边也不跟他客气。

既然都来了,那以后就要拧成一股绳的。

不管是在官场,还是在商场,老乡会,同盟会这种小组织是非常多的,只有抱团,才能发展,单打独斗的在如今这社会,是行不通的。

邢克强没调走之前,是常务副,除了主管经济外,还分管市府办,是谭宗平的左膀右臂。

但邢克强被调走了,上面又点名让向暖来主管经济,虽然不是常务副,但也是手握实权。

她除了管经济,还管环境这块。

如今正是经济大发展的时代,作为主管经济的副市长,在这样的大环境下,是很考验人性的。

全市说得出名字的商人,几乎都被笼络在谭宗平手下。

邢克强一调走,如今主管的是向暖,于是来拜码头的人每天都要踏破向暖办公室的门槛。

没办法,县官不如现管。

谭宗平是市一把不假,但他不主管经济,很多事情他可以要求向暖去办,但向暖怎么办,什么时候办,谭宗平管不了。

商人们也都是人精,知道这两位都得罪不起,所以该孝敬的孝敬,该拜码头拜码头。

尤其是之前习惯被照顾的那些企业,一上来就想拉拢向暖故技重施,明理暗里的各种暗示,向暖就当听不懂。

送到她手里的一些文件,只要合法合规符合流程,她都会酌情批准,不会故意去卡他们的文件。

但一些不符合规定的,向暖这边一律不批准,不管是哪一方的,很不凑巧的,这些人大部分都是谭宗平的人。

其中就有那个刘树生。

刘树生在北边倒腾了几次,身价翻倍后再加上谭宗平的赏识,目前就是市里最大的民营企业家了。

名下除了日光服装厂,去年还承包了省钢铁公司,市里的公交公司,市运输公司也都被他承包了去,这几个公司被他承包后都转亏为盈,也算是个人物了。

年前也开始涉及到房地产开发了。

作为主管经济的副市长,她的首要工作就是带动经济发展,那这些民营企业家,私企就是向暖主要了解的对象。

得先了解他们,才能制定计划。

想要把搞经济搞上去,带动城市的发展,光靠几个国企是远远不够的,国企只是起到带头的作用,一些细枝末节还是要靠这些私(民)营企业来拉动。

这些人中,最出色的就是刘树生了。

向暖看完刘树生这几年的发展资料后,觉得这人是不简单。

十年前他就是农村里的一个小农民,能抓住机遇在短短时间里就从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老板,一跃成为省城最大的民营企业家,这不是一般人能做到的。

最最重要的是,这人只有小学文化。

虽然后来很多的大老板文化程度都不高,但像刘树生这样“运筹帷幄”的,很少。

这人要么就是从小聪明,要么就是身后有智囊团。

向暖觉得是后者,以他们为数不多的几次接触,她没有从他的身上看到“智慧”的光芒。

所以她就对刘树生身后那个指点江山的人很感兴趣,这样的人,凭什么为刘树生服务呢?为了钱?还是因为他好拿捏?

难道刘树生只是烟雾弹,背后老板另有其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