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乐文小说!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这些条件一开出来大部分商户跟房东都是没意见的。

因为这是政府出面,不是私人,所以老百姓们也识相,知道什么叫适可而止。

最主要是这个时候的人都还比较单纯,没有那么多的贪欲,对施工期间还每个月给三百块补贴已经非常满意了。

要是施工七八个月,那就两三千块了,这可不是流水,是纯利润呢。

当然了,这些钱最后都是由承包商出。

至于那一排小楼,何主任也去谈了,给的条件也非常丰厚。

对于这个时候的老百姓来说,他们的房子都破破烂烂了,政府现在要拆,拆掉后还给他们新房子就觉得占了老大便宜了,哪里还有那么多的要求啊。

老百姓善意何主任等人也没辜负他们的善良,依旧按照向暖说的,要房子给同等面积的房子,要商品对半面积给,家里面积多的,都选也可以,如果看中的房子或者商铺超过补偿的面积,想买也给他们九折优惠。

于是,何主任这边历时半个月就顺利拿到了全部的拆迁同意书。

七月中旬,向暖在市机关会议室举办了招投标大会。

在这之前,向暖让省电视台每天早上,中午,晚上,都循环播放招投标的信息。

所以每天都有电话打来咨询,近的直接来当面了解情况。

今天的会议室里坐满了人,都是来投标的。

向暖邀请谭宗平来主持,但他没来,于是就找柯广京了,他倒是也没避嫌。

老周外出学习去了,所以赵鹏过来撑场子。

招标会开了一整天。

向暖并没有把所有的项目打包承包给某一个单位,而是拆分成两个大项目,一个是步行街改造,一个是商务大厦的建设。

这两个大项目,再拆分成几个小项目然后招标。

这样合作的时候虽然会有摩擦,但也能避免一些人的滥竽充数,相互比较相互监督,才能有个良性竞争。

步行街改造其实花不了太多的钱,主要就是前期商户们的最低保障,然后就是外围的一些修缮跟公共设施增加。

花钱最多的还是商务大厦,要先把那些老房子拆掉,然后再重新挖地基建大厦。

设计图上大厦时候有地下室的,下面是用来做停车场的。

一层是门面以及一些基础设施,二层往上到五层也是以购物休闲娱乐美食为主的,六层到九层,准备建一个四星级酒店,再上到二十一层,都是写字楼。

先不说钱了,就这时间跨度,没个三五年都难出规模。

所以这是一项长期且很吃资金链的项目,资金链不健康的,不敢碰。

这就让梁冲他们在竞标的时候轻松了很多。

经过一天激烈的角逐,最后,安投跟新城建设组建的安新建筑成功拿下大厦的承建权。

江水在向暖的照顾下,也拿到了部分路段的施工权,还包括刘树生的工程队也拿到了一部分的施工权。

算是向暖卖给谭宗平的好了。

剩下的全部被海城来的一家私企给竞标走了。

对方实力强大,来势汹汹,本来还想跟安投抢大厦的承建权,但安新建筑准备的资金在当时也算是十分雄厚,再加上又是本土企业,以及对方打听到向暖跟他们的关系后,也就没再继续争抢了。

招标结束后,所有的工程就开始了。

这算是向暖担任副市长以来经手的最大一个也是最重要的一个项目了,所以她一边要盯着这边的项目,一边还要招商引资。

谭宗平之前说的话也不能算全错,不能讳疾忌医。所以招商引资还是要搞的,毕竟光靠本土的企业,目前是很难快速发展的,靠她,也很难保全所有的国货品牌。

该舍弃的还是要舍弃,她能做到的也就是绝不贱卖这些品牌了。

招商引资,那就绝对少不了酒桌文化。

连续一个多月,向暖每天都有应酬,人都喝傻了,可不喝也不行。

不管是什么职务,在一定的范围内,也跟销售没区别,只不过销售的东西不同而已。

别说她一个副市长了,就是省一把,在一些对外的招商会上,也要像个销售员一样跟别人推销自己的省市,好引来更多投资。

就这么连轴转了四个月,步行街改造初步见成效,目前在进行收尾,估计年底前能顺利开业。

至于大厦,外面围了围墙,也看不到里面是什么情况。

但从进进出出的工程车来判断,估计还在挖基地呢。

毕竟前期拆迁也是要花时间的。

步行街的外围在扫尾,但里面的门面房早就有人开始装修起来了。

这些门面房基本都是“物归原主”,也有房东乘机抬价将门面给卖了,但这是少数。

所以小林子他们的装修队,忙的生意都做不完,往往是这家装修还没结束,下一家都已经约好了。

大家都想在腊月左右将铺面准备好,好迎接一年一度的扫年货盛况。

向暖虽然忙成陀螺,但也没忘记留意刘树生。

之前说过,将欲取之,必先与之,所以在刘树生再一次跟大柱提出要买他手里那块在黄河路山的那一块地的时候,大柱在向暖的授意下答应了,向暖还跟大柱说了,价格可以往最高了叫,超出目前市场价的两三倍都可以,爱买不买。

毕竟那块地就被那几所高校给围住了,要是建住宅的话,那绝对是抢手货。

她想以此来再探一下刘树生的底。

如果大柱的价格高于当前市场价格一倍多他还买的话,那绝对是有问题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