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乐文小说!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在征得谭晓玲的同意后,

刘阿满迈着沉重的脚步敲开了大队部的办公室。

刘发正在和村支书正在商量关于禁止小孩吃半生不熟的田螺的事情。

看到她进来,刘发站了起来,

“怎么来了?”

刘阿满找了张凳子坐了下来,

“叔,我们村里也有不少孩子在河里摸田螺,你知道吧?”

刘发点点头,当初那个被陆知青救的狗蛋,就是傍晚去摸田螺掉水里去的。

刘发无奈的说,

“正准备开个全村大会呢,王家庄就是血淋淋的教训。”

“不,叔,治本不治根的,小孩为什么老去摸田螺,甚至很多大人也去摸,那不是因为无聊,是因为穷,因为肚子饿,不然谁会去吃那土腥味十足的田螺?”

这时候的田螺,没有后世那各种各样的调味料加持,满嘴的土腥味,真的不好吃。

而且,很多小孩只是稍微用火烤烤,就吞进肚子里了,导致各种各样的寄生虫进入人体内部。

这个,刘发当然知道,可他也没有办法,他家里也只是比一般人家稍微好那么一点点而已。

刘阿满从怀里掏出一个小玻璃瓶子,

“叔,我们生产队去公社申请办个小作坊吧,就生产这个。”

刘发接过来一看,看不出什么花样来,他转手递给一旁的支书,

“叔,您看看。”

刘阿满连忙解释道,

“这个是类似于雪花膏之类的涂抹脸的东西,不仅可以护肤美白,还可以防晒,主要是销往大城市。”

刘发:

“吃饱了撑着了吧,这玩意还有人要?还不如下地多挣点工分,不靠谱不靠谱!”

刘阿满也理解他的说法,毕竟农民最重要的就是土地,对于这种外在的东西是不太了解的。

在他们眼里,这玩意还不如去守着山坡上吃草的牛,能接一坨牛粪是一坨。

那是他小瞧了女性的爱美天性,不管在什么年代,都不泛对自己外貌在乎的女人。

就连村里,也有不少年轻女性拿着已经存了很久的私房去供销社,就为买上一瓶雪花膏涂抹脸蛋。

“发叔,六爷爷,我也是为了村里着想,要是生产队建了一个作坊,肯定优先给本村的村民就业机会,至于销售这方面,你就交给我,不用你们操心。”

刘发听着很是心动,

“可……这不是投机倒把吗?”

刘阿满低声说,

“所以,我们以生产队的名义申请建的作坊,怎么能算是投机倒把呢,那朱家庄还不是建了一个粮油加工厂?还有十里外的关家庄,不是还有他们生产队青壮年组成的装卸队?你看看,他们的村子日子过得可比我们这些村子好多了,凭什么人家能干的事咱不能干?”

刘发一时拿不定主意,他抬眼看了看村支书。

村支书闷了一口烟,

“我看能行,自朱家庄办了那个小加工厂,我们村可没少求上门让人帮忙榨油,这钱得花,人情也得搭上。”

刘发,

“那我们就试试申请看看?先不公布出去,万一到时公社没通过,那我们就空欢喜一场了。”

眼看两人就要拍板,刘阿满连忙提出自己意思,

“我们先说说办这个小作坊的具体事宜吧,首先,这个防晒霜是谭晓玲知青祖传手艺制作出来的,这点,她要求保密,但凡以后是通过她的手研究出来的新品,都是属于她的,而且,工坊的运行方面将由她一手操持。至于盈利方面,小作坊除了支付在里面工作的工人每月工资外,还将拿出二成用于刘家庄的脱贫建设。其余的,村里将无权插手,也就是说,除了需要村里出面牵头申请建立作坊在,其余的一切原料啊,运行啊,都不归村里管,等作坊申请通过后,将给村里提供十五个工位就业,以后随着作坊的发展,慢慢的争取给更多的村民提供就业机会,你们怎么想?”

刘发两人虽然不太听懂刘阿满说的一大堆话,但有句话他们听懂了,

于是,刘发两眼发光的盯着刘阿满,

“一开始可以为村民提供十五个就业工位?”

刘阿满肯定的说,

“对,十五天试用期,一但转正,工资待遇和镇上工人看齐。”

刘发激动的抓住刘阿满的手,

“丫头,要是这事能成,叔代表整个刘家庄谢谢你了!”

要知道能当上工人到底有多难啊,这村里一下能出十五个工人,这事,说啥都得试试!

村支书也很激动,但也为难,

“……村里这么多人,让谁来干活也是个问题。”

刘阿满严肃的说,

“这是直接擦脸上的东西,一定得做好卫生保证,得细心,所以,这批招的最好就是女工,得看她人品,是否是个干净利落的人,偷奸耍滑的一律不能要!”

村支书顿时有点可惜了,他家里,人是不少,但老伴上了年纪,平时要带孙子孙女,唯一的儿媳妇也已经走了两三年了,就只剩下大儿子和还没结婚的小儿子。

他本来还想让小儿子来试试呢。

刘阿满好像看出了他的心思,

“六爷爷,幺叔是不是上过初中?到时,作坊会招一个识字的管理,你让幺叔来试试?”

她对幺叔的印象不错,是个勤快干实事的小伙。

所以,不介意卖个人情给村支书。

果然,村支书听了眉开眼笑,连声应好。

她转头看向刘发,

“发叔,得拜托婶子来了,这村里的妇女还得她来挑才行,我对她们都不了解。”

刘发的动作很快,不出一个礼拜,他便拿着盖着公社印章的文件回到村里,悄悄的上一趟门。

和刘阿满谭晓玲在院子里说了好一会的话。

于是,很快,村里要建作坊的消息就像一阵风飞速的席卷整个刘家庄。

待得知,整个作坊是住在刘阿满家的那个谭知青在管之后,

刘阿满家的院门槛都快被前来打听消息的村民给踏平了!

同时传出来的还有,张大妮要嫁城里去的消息。

可有作坊招工在前,张大妮的婚事就像一滴水滴落到湖里,毫无波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