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乐文小说!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乐文小说 > 都市言情 > 拒绝返城,带全村人致富 > 第54章 士别三日,刮目相看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54章 士别三日,刮目相看

迎着朝阳,汽车缓缓的驶进燕京城。

李东泽打开苫布,看着这既熟悉又陌生的城市。

之所以熟悉,主要还是记忆停留在前世,在这里出生,在这里长大,在这里见证了燕京发展的整个过程,仿佛这一切还历历在目。

之所以陌生,这是李东泽重生以来,第一次站在这熟悉的土地上。

上天给了他重新来过的机会,这一切如此熟悉,但命运的轨迹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前世为自己而活,这一世因生活而活,因他人而活,或是为身边所有的人而活。

站在车兜里,李东泽意气风发,本想吟诗一首。

可是汽车轮胎传来了与地面剧烈的摩擦声,汽车缓缓的停在了马路边。

汽车门打开,下来一个司机。

“李东泽同志,燕京到了,货往哪卸。”

“好了,我去车头坐,给你们带路。”

李东泽说完从车兜上跳了下来。

车子重新行驶,一个小时后在一个胡同口停了下来。

“你们在这等着,我找人卸车。”

说着,李东泽跳下了车,朝胡同里跑去。

来的这里是返城知青侯军的家里,这都是提前安排好的,回城四个知青,侯军家算大的了。

虽然也是大杂院,但这里大一些,院子比较起来大一些,还有个放蜂窝煤的仓库。

“东泽,你回来了!大家快出来,东泽回来了!”

李东泽刚走到院门口,早就候在院门口的侯军冲院里吼了起来。

说完,侯军转过身子和李东泽紧紧的抱在了一起。

“东泽来了。”

“东泽。”

“东泽哥。”

声音落下,从院子里跑出来三个青年男女。

“明宇,乔娟……心凌。”

李东泽看到三人,也是赶忙打着招呼。

叫出心凌二字,李东泽明显犹豫了一下,毕竟现在两人已经分开这么长时间,虽有书信来往,但他心里还是有点小担心。

这么亲昵的名字叫出来,会叫人怎么看?毕竟现在这个社会还是比较保守。

“叫的这么亲昵,怪不得会把回城指标给心凌,原来俩人之前谈恋爱是真的啊!”

尽管李东泽犹豫了一下,但还是被乔娟道破了秘密,这下俩人也算是彻底的公开了。

李东泽倒是无所谓 ,但毕竟王心凌是女同志,还要看看人家的反应怎么样?

李东泽看向了王心凌,发现她此时已经小脸一片羞红,头低的都快埋进胸里。

李东泽的心也放下了,赶忙说道:“有什么事,咱们一会儿再说,赶紧卸车,人家车还要去装货呢!”

尴尬瞬间化解,没在这事上继续纠缠。

“侯军,让你准备的手推车都准备好了么?”

“东泽,放心吧!”

“行,赶紧忙活。”

一万把拖把,这可真不是一个小数量。

几人一直忙碌到中午,这才卸完车。

李东泽安顿走司机,几人这才有了歇息的空。

“好啦!今天咱们就先这样了,先吃饭,咱们边吃边聊,走我请客,咱们去全聚德。”

李东泽兴高采烈的说道。

侯军不好意思的说道:“东泽,你能帮我们,我们已经感激不尽了,你这好不容易来燕京,还让你请吃饭,这是不是有点不合适呀!”

“是啊东泽,你请我们不合适,这样吧!我们买菜,咱们家里做的吃。”

“对,家里吃,哪能让你破费啊!你是远路而来的客人。”

几人七嘴八舌的说了起来。

王心凌没有说话,在她心里李东泽就是主心骨,一家之主,哪有女人说话的道理。

李东泽摆摆手说道:“以后机会多的是,今天大家就不要说了,你们不要忘了,我也是燕京人,哪有客人一说。

不要说了,我们两个已经一天一夜没好好吃顿饭了!”

几人互相看了看,都无奈的摇了摇头。

只能默默地跟在了李东泽后边。

虽然自己是转世重生,又是七年没回来燕京,但记忆这东西刻在脑海中,就忘不掉。

李东泽轻车熟路的领着大家来到了全聚德。

最大的包间,最好的菜可劲的上,烤鸭就要了三只。

都是一些小市民,哪见过这阵势。

这把几人看的瞠目结舌,都低着头偷偷的瞅了起来。

这刚分别了几月,怎么李东泽像变了个人似的。

做事说话,尽是一副大老板的派头。

难道这就是传说中的士别三日,即刮目相待吗?

最让几人百思不得其解的是,为什么自己几个返城的,怎么就不如一个没回城的呢?

这真是怪事年年有,今年特别多,回城的不如不回城的,这让大家情何以堪,老天爷天理何在。

当初挤破脑袋都要回城,这回城后除了不用面朝黄土背朝天以外,感觉这日子是一点都没变好。

在几人看来也就是户口本变得有点不同了,又从农村户口变回了城市户口,其他的一点是没有改变。

原本还幻想着经过贫下中农再教育,回来以后就可以有个体体面面的工作。

回来以后才发现,除了皮肤变得比以前黑了不少,回来是什么都没有改变。

原本他们回来了,还觉得是自己命好,上天眷顾了他们。

可是回来以后才发现,这回来的根本就不是他们几个,而是几万,数十万人。

原来这不是上天在眷顾他们,这是国家的政策在变了。

政府看着这返城回来的大批知青都头疼的不行,有关系的,拖拖关系,送点礼物,到是安排了工作,解决了就业问题。

可毕竟没门没窗子的才是普遍的,大众的。

回来的四人都是普通工人家庭,端好自己的饭碗就不错了,哪有给儿女安排工作的本事。

他们现在最好的打算就是,等着父母们退休了,也许才能找到一个顶替的名额。

可是父母还都是正当年谁会提前退休啊!

再说退一个,进一个,这对于一个家庭来说,一点意义也没有,根本情况是一点都解决不了。

更何况现在的家庭,都不是一个孩子,都是兄弟姐妹好几个,这顶替工作名额给了哪个,都是一种罪过,只会让一个家庭不和睦,产生家庭矛盾。

服务员记好菜名走了,李东泽这才看向大家,看到一个个耷拉着脑袋,他微微一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