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乐文小说!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乐文小说 > 都市言情 > 拒绝返城,带全村人致富 > 第649章 欢度春节,时代缩影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649章 欢度春节,时代缩影

佟老爷子心里清楚,之所以李东泽这次把这件事情单独告诉他,无非就是看在了李素丽的面子上。

显然,李东泽也已经把佟家当成了一家人看待。

这让他非常的庆幸和李家结成了亲家。

如果没有这层关系的加持,他相信这次他又将错失掉一场泼天的富贵。

现在的佟老爷子,他即便是不相信自己,也不可能不去不相信李东泽。

因为在倭国的两次投资就已经说明很多的问题,李东泽绝非常人,几乎是每次的投资都是100%成功。

这也让他心里非常的清楚,李东泽此人绝非常人,他可以看出别人看不到的事情。

通俗一点来讲,李东泽就像是长了后眼一般,他能够看到很多事情,后续的走向。

用风水学来说,李东泽这人似乎是能预测到未来。

倭国的这两件事情在别人看来简直就是不可思议的事情,可李东泽每次却能精准的把握住。

这让佟老爷子不禁再次期待了起来,这次李东泽带领他们又能在倭国赚取多少。

“东泽放心吧!话到哪止哪,这件事情我一定不会声张的。”

当天,佟老爷子踏上了从晋省开往燕京的火车,他要坐上火车到达燕京,再换乘飞机,然后抵达港城。

在80年代的华夏春节,绝对是一年之中最为隆重,也让人心生期待的一个节日。

尤其是这个年代的农村,春节的氛围绝对特别的浓厚。

这是李东泽一家子第一次人员这么齐整,而且还是在农村过的春节,这对一家人来说有着特别的纪念意义。

送走佟老爷子之后,李家开始了大扫除,全家男女老少几乎都参与了进来。

即便是佟青这个佟家的大公子,此时也摇身一变成了一个劳力。

别人家腊月二十三这一天已经开始了大扫除,俗称扫旧,而李东泽家里因为一直沉浸在结婚的喜悦中,所以打扫家推迟到了腊月二十五这一天。

好在这是处新宅子,倒也不用打扫得那么彻底,只是清扫一些灰尘,也就是意思意思而已。

在这个时候的春节期间,人们排队购买年货的情景,绝对是一个十分难得一见的场面。

李东泽可不会错过这样的机会。

腊月二十六这一天,他带着姚锦然,佟青和李素丽,四人赶到了并州市里。

他想带着两个人亲自看一看这个时代,人们排队购买年货的场景。

其实86年的时候物资已经不是那么匮乏,但许多东西还都是需要凭票购买,因此才会出现这个时候,不管是商场还是供销社,排队购买的情况。

当四人早早的来到商场的时候,耐心的开始排队等待,这种拥挤的人潮和热闹的场景,佟青感觉到已经离他很远很远,可没想到,当这种情况再次出现他眼前的时候,还是让他有一种终身难忘的感觉。

同时也是对李东泽这个人感到更加的好奇。

“东泽,你为什么会凑这种热闹。”

佟青现在虽然已经成为了李东泽的妹夫,但是他实在是不习惯叫李东泽哥。

主要是他的年龄可比李东泽大了不少,在这李东泽也不想听他叫哥这个字。

总觉得心里特别的别扭。

李东泽看了一眼佟青,说道:“人不管财富有多少,但是一个人千万不要忘了本,首先你要知道你是一个凡人,作为一个凡人就不要过于和这个社会脱节。

了解清楚基层的百姓生活的点点滴滴,你才可以从中看清自己,认清自己。

当然,我之所以会亲自采买,我就是想体会一下这个时代的这种热闹的气氛。

因为随着时间推移,这种凭票购买的制度就会慢慢的被取代,也会消失。

只有你作为一个凡人经历每一件平凡的事,你才能清楚的看到这个世界最真实的一面,而亲身经历了这一切,这也可以成为你人生中最珍贵的一种记忆。

当到了晚年的时候,和自己的儿孙谈起这些事情,也是一种美好的回忆。”

听了李东泽这番话以后,佟青也是陷入了沉思当中。

他没有再主动开口说话,可是却总觉得李东泽这个人神神秘秘,无论是做人做事都是别具一格和一个正常的人,有很大的区别。

李东泽之所以要带着三人亲自排队购买东西,就是想让几人在脑海中记住这深刻的景象,这绝对能成为一个人最美好的那份回忆。

即便是在今后跟自己的后辈们聊一聊,也是一个非常有趣的故事。

腊月二十七这一天,李东泽和关老爷子直接在村委会开始了春联的书写工作。

这可不单单是给自家在写,而是给全村的村民在写,这对二人来说绝对是一个大工程。

腊月二十八,当上店村村民陆续贴上红色的对联和福字,寓意着新年的即将到来和对来年好运的祈求。

虽然这个时候普遍的人生活并不富裕,但春节的喜庆氛围却十分浓厚。

而上店村更是凤毛麟角的存在,在这个年代,集体过着幸福富裕的日子,绝对是独一份,那种浓厚的春节氛围,那就会显得更加浓郁。

直到腊月二十九这一天,关老爷子和李东泽才终于结束了春联的书写。

这可把关老爷子和李东泽累了一个够呛,不过两个人却是始终洋溢着灿烂的笑容。

通过不断的书写,李东泽感觉自己的书法水平似乎又有精进,即便是关老爷子看李东泽的眼神,都显得有一点怪异。

在关老爷子的眼中,李东泽简直就是一个怪胎,人的书法水平,那是靠日积月累去沉淀,水平才能慢慢的提高,而李东泽却是恰恰相反,只要到了一种天人合一的感觉,只要这个感觉能被李东泽顺利的感应把握住,那么他的书法水平就会直接提高。

这样的怪才在关老爷子的眼中,绝对是世界独一份。

忙碌了几日的时间,终于是迎来了除夕之夜,全家人围坐在一起看着春节联欢晚会,这种氛围让佟青激动不已。

因为在港城这种浓厚的节日气氛和阖家团圆的氛围根本就没有,这也让他非常珍惜这难得的时刻。

李家不时会传来欢声笑语,显示着这一家人其乐融融。

而今年的年夜饭,李东泽直接亲自上场。

虽然平时李东泽几乎不往厨房里面钻,但是凭借着肌肉记忆,对于一桌年夜饭来说,那也是轻而易举,手到擒来的事情。

这个时候的春节联欢晚会,绝对是除夕夜最主要的娱乐节目,因为这个年代的春节联欢晚会也是最贴近生活,最贴近老百姓的时候。

单单从那不时传来的欢声笑语中,就足以说明出这个时候的春节联欢晚会能给人带来多少的欢声笑语。

可家里面所有的小朋友却是不被电视节目所吸引,只是静静的等待着新年钟声。

随着新年的钟声响起,几个孩子顿时欢呼雀跃的直接跑出院外。

他们等这一刻等的简直是太煎熬。

在孩子眼里,春节放鞭炮,那比其他的事情都要重要。

可以说,他们为了春节夜晚的鞭炮,已经期盼了好多天。

而随着李东泽家第一声鞭炮声响起,瞬间上店村的上空鞭炮声此起彼伏,热闹非凡。

而且这鞭炮声几个小时内就不曾间断,从这鞭炮中就足以看出此时的上店村,所有的村民生活水平可以说是显着提高,因为这个年代鞭炮也是一种奢侈品,可不是随随便便就能买得起的玩意儿,更不可能几个小时内鞭炮声能响个不停。

随着鞭炮声响起,一家人都沉浸在这种喜庆的氛围之中,人们会感到一种特别的温暖,因为这是独属于家的温馨和亲情的温暖。

这个时候的春节,绝对是一个充满人情味的节日,虽然这时候条件没有后世那么好,但人们的心中充满了对未来的希望和生活的热爱,所有的老百姓都是以最淳朴的方式来庆祝这个春节,也用最纯真的情感维系着友情和亲情。

春节这个作为华夏人最为重要的节日之一,随着时代的变迁,生活条件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但是这个时代的春节绝对是个人最美好的回忆。

虽然这个美好的年代依然会随着历史的车轮渐渐的远去,可是李东泽就是要用心的去感受,让这份美好始终停留在自己的脑海之中。

李东泽也发觉他现在有一个怪癖,那就是自从重生之后,好像是有一种恋旧的情结。

他总是想尽办法,想把这个年代生活中的点点滴滴全部记录下来。

因为这个年代所散发出的这种时代气息,绝对值得一生铭记,最重要得一点就是这个时代的人情味浓郁。

随着初升的太阳升起,也迎来了新年87年的到来。

虽然昨晚熬了半宿,但是今天李东泽依然起了一个大早。

正月是新年的第一个月,也是一年中最热闹,最喜庆的月份。

李东泽非常的清楚,今天上门拜年的人绝对会络绎不绝,作为一个小辈,他实在是不敢托大,把自己摆在一个高高在上的位置。

他想赶在上店村,村民到来之前,主动走进每一户村民家。

尽管起了一个大早可是当李东泽领着姚锦然和五个孩子走在街道上的时候,已经是人来人往。

此时的街道上已经非常热闹,到处都是人们的欢声笑语和喜庆的气氛。

孩子们穿着新衣服,放着鞭炮,追逐嬉戏。

大人们时不时的会走上前来和李东泽主动问好。

李东泽尽管叫不出每一个人的名字,但还是恭恭敬敬的和每一个人打着招呼,相互拜年,祝福彼此在新的一年里平安、健康、顺利。

五个孩子虽然看着其他的孩子都是眼热的不行,但还是非常乖巧的跟在李东泽和姚景然的身边有样学样的,和每一个人作揖打着招呼。

这时候拜年的方式非常传统,人们会提前准备好礼物,虽然礼物没有后世那么五花八门,可是讲究着一个礼轻人意重。

而李东泽昨晚加班,可是准备了充足的红包,他在路上碰到小孩都会递上一个红包,并送上新年的祝福。

而李东泽今天出门拜访的主要是为上店村作出贡献的这些专家教授,还有村子里面那些长者。

一家子挨家挨户去拜访时,他不断的向对方送上新年祝福和新年礼物。

而不管到了哪一户,主人都会进行热情的招待,泡上一杯热茶,端上糖果,瓜子来招待李东泽这一家子。

当年李东泽还没有离开上店村的时候,就定下个规矩要把春节期间的民俗保持下去,形成一个特定的规矩,将来上店村一定会因此而远近闻名。

上店村的人也是很好的执行了李东泽定下的的这个规矩。

在晋省,春节期间的传统民俗活动丰富多彩,具有浓厚的地方特色。

其中,晋省的舞龙舞狮、打铁花、踩高跷等民俗活动,是春节期间最为引人注目的文化景观。

在春节期间,晋省的街头巷尾都会举行盛大的舞龙舞狮表演,而此时上店村的广场上,正在进行舞龙舞狮的彩排工作,正月初三之后会正式的公开表演。

龙和狮是华夏的传统吉祥物,代表着祥瑞和丰收。

舞龙舞狮表演通常由十余人组成,他们身着彩装,手举龙狮道具,在锣鼓声中进行各种高难度的动作表演。

这种表演场面壮观,充满激情和活力,深受广大群众的喜爱。

而上店村今年新增了一种独特的民俗活动——打铁花。

打铁花是一种古老的民间艺术,起源于冶铁业。

表演者用火将铁花点燃,然后用力将其抛向空中,形成璀璨的火树银花。

这个过程需要高超的技艺和过人的勇气,因此,打铁花也是一项深受观众赞叹的民俗活动。

踩高跷也是晋省春节期间的一项重要民俗活动。

表演者踩着高跷,身着华丽的服饰,扮演各种人物形象。

高跷的高度从几十厘米到几米不等,表演者需要在高跷上行走、跳跃、翻滚,展现出惊人的平衡能力和身体素质。

这项活动不仅具有观赏价值,还能锻炼身体和意志。

除了以上几种民俗活动外,上店村春节期间还搞了许多其他的传统习俗,如剪窗花、放鞭炮等。

这些活动充满了浓郁的地方特色和民族风情,让人们在欢度佳节的同时,也能感受到传统文化的魅力。

这里说的放鞭炮可不是随随便便放个炮而已,而是用不同的炮仗做成不同的造型,还会起一个特殊的名字,如:“炮打城”、“天女散花”、“花树银花”……

可惜随着时代的发展,这项特别的民俗却是渐渐的退出了历史舞台。

当李东泽一家子走到村里戏台这里的时候,发现此时戏台也正在装点。

一番了解下来,李东泽得知正月初六上店村要唱大戏,晋剧在晋省乃至北方的影响力可是非常的巨大。

一家子这一圈转下来,李东泽可谓是感触颇多,总之在这个年代的春节不仅是一个节日,更是在传递着一种文化和情感的纽带。

他们通过拜年这种方式,表达了对亲朋好友的关爱和祝福,也传承了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和价值观。

而后世,虽然时代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正月拜年的传统依然延续着,人们仍然会在这个时候互相拜年,送上祝福。

只是方式变得更加多样化和现代化,比如通过电话、短信、微信等方式来表达祝福,只是这些通讯工具或软件不仅没有拉近人与人之间的距离,反而让人情味和年味也变得更淡了一些。

这个春节姚锦然的父母也许是最开心的那一对。

都说丈母娘看女婿,越看越欢喜,这话一点没错。

这句话在华夏民间广为流传,背后蕴含着深厚的文化传统和人情世故。

丈母娘作为家庭中的长辈,对于女儿的未来有着无比的关心和期待,而李东泽的言行举止,丈母娘的眼光更是独特而敏锐。

丈母娘看女婿,首先看的当然是人品,朱桂芬历经沧桑,深知生活中的种种不易,因此对于李东泽的人品尤为看重。

如果说之前二人没结婚,朱桂芬对李东泽只是处于尊重,而此时朱桂芬会从点滴细节中观察女婿的言行举止,从而判断他是否有责任感、是否值得托付终身。

自从二人结婚之后,通过几日的观察,李东泽具备诚实、勤奋、更富有担当等优秀品质,这样的女婿,岂能不让朱桂芬不满意。

其次,女婿的事业和发展,更是让朱桂芬无可挑剔。

不管什么年代,经济基础对于家庭的稳定至关重要,每一个丈母娘都希望女婿有一份稳定且前景良好的工作,这样女儿的未来才会有保障。

同时,丈母娘也会关心女婿是否有进取心、是否有能力承担家庭的责任,可李东泽对于这方面那就更是没得说,不仅把家里照顾的面面俱到,更是具备强烈的社会责任感。

此外,丈母娘还会从家庭背景、生活习惯等方面来考察女婿。

她希望女儿的婚姻能够得到双方家庭的祝福和支持,希望女儿在婚后能够过得幸福美满。

朱桂芬对李东泽的家庭可谓是知根知底,对于女婿的家庭情况和生活习惯简直了如指掌,李东泽和姚锦然就是天造地设的一对,没有比他们更般配的。

而姚锦然的父亲这几日可谓是非常的忙碌,不时有人来这里主动的看望他。

但是姚红军非常的清楚,这里面有自己的原因存在,但很大一部分原因都是李同泽给他挣来的。

母凭子贵,父凭女容,充分的体现在了姚红军的身上。

可惜姚红军还没有,更多的体会到这种虚荣心给他带来的荣耀,他就要赶回魔都了。

作为地方的大员,他这次也是出门时间最长的一次。

同行离去的,当然还有李东泽的父亲。

二李东泽的母亲和岳母则留了下来,春节期间的红火,接下来几日才要开始,他们也想看一看当地这种民俗,过了这村,可就没了这店。

这几日,李东泽了几个孩子,可以说是彻底的放飞了自我。

不仅鞭炮玩的过瘾,还能时不时的看到各种精彩节目的表演。

这在之前的燕京还有魔都,或者是港城,根本就是看不到的。

而李东泽夫妇则是每天到各家各户吃请,对于这种淳朴的民风,李东泽根本不好推辞。

而上店村的刘二狗可谓是最为风光,自从回到上店村之后,他可谓是整日红光满面,意气风发,虽然瘸了一条腿,可是那走起路来也是呼呼带风。

在燕京住的这几年,他可谓是增长了不少的见识,跟上店村的村民吹起牛来,那更是不着天际。

鄙夷的人有,但更多的是羡慕刘二狗这个人,都说刘二狗,这是上辈子积了多大的德,才会在这一生遇到李东泽这样的贵人,还生下这么优秀的女儿,如果不是李东泽的出现,刘二狗的人生估计会是另外一场局面。

可自从李东泽出现,可谓是彻底的改变了刘二狗的人生。

虽然人生的前半生遭遇了很多的不测,但是刘二狗的后半生,所有的村民都能猜想到,绝对是风光无限。

再淳朴的民风,再美好的节日,都有一个结束的时候。

正月十三,李东泽一家老小也该返回燕京了。

再待下去,只会让人意志消沉,李东泽的几个妹妹要继续完成学业,李东泽,则是要去燕京迎接第一批从老毛子那里拆回来的设备,而姚锦然也要踏上倭国的征途收割第三波韭菜。

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事情要做,但每一个人也清楚,今年这个春节是他们人生中过的最充实,最精彩,最丰富,最记忆深刻的一个春节。

也许不久的将来,说起在晋城过的这个春节,也是会被每一个人乐此不疲,津津乐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