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乐文小说!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乐文小说 > 都市言情 > 拒绝返城,带全村人致富 > 第668章 精诚所至,金石为开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668章 精诚所至,金石为开

李东泽之所以听到了工人的心声,还要故作犹豫,倒不是他在做欲擒故纵的把戏。

因为他非常清楚一件事情,这里现在的一些国情可以说和国内非常的相似,那就是国有企业。

之所以说非常的相似,那就是他们都有一个通病,就是非常的臃肿。

李东泽是想接收这里的工人,但是他可不会把那些滥竽充数的人直接收入囊中。

这不仅仅不会给他带来任何的帮助,而且会成为他一个很大的包袱。

即便是要收购这里,要收编这里所有人,但他首先要想好如何进行变革。

这个年代带的国有企业可以说都是得了一个相同的病,必须要做出改革才行。

在80年代,不管是老毛子还是华夏,国有企业是国家经济的重要支柱。

然而,随着市场的变革的深入推进,国有企业的体制和经营方式逐渐暴露出了一系列问题,需要进行变革。

首先,国有企业的体制僵化,缺乏灵活性。

国有企业长期以来一直采用计划经济体制,生产和销售都由国家计划安排,企业缺乏自主权和灵活性。

这种体制使得企业无法及时适应市场需求的变化,导致生产效率低下,资源浪费严重。

其次,国有企业的管理不善,存在严重腐败问题。

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国有企业的管理者往往不是通过市场机制选拔出来的,而是由政府直接任命。

这导致了一些管理者的不作为和腐败行为,企业的管理效率低下,严重损害了企业的利益。

第三,国有企业的技术落后,缺乏创新动力。

由于长期处于计划经济体制下,国有企业的技术创新意识不强,技术水平相对落后。

这使得企业在国际市场上缺乏竞争力,难以适应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趋势。

因此,在80年代,国有企业需要进行全面的变革。

这包括改革国有企业的体制和经营方式,加强企业管理,提高技术创新能力,以及推动企业市场化改革等。

这些变革将有助于提高国有企业的效率和竞争力,推动华耀经济的持续发展。

但最重要的问题还是,80年代,这些国有企业人员严重超编的问题。

在80年代,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国有企业的发展面临着诸多问题。

其中,人员超编问题尤为突出。

在这个时代,许多国有企业的人员规模远远超过了实际需要,这不仅增加了企业的负担,也影响了企业的效率和竞争力。

人员超编问题的产生有多方面的原因。

一方面,计划经济时期的企业缺乏自主权,往往根据政府的计划而非市场需求来安排生产,这就导致了人员的冗余。

另一方面,国有企业承担了大量的社会责任,如解决就业、维护社会稳定等,这也使得企业难以精简人员。

然而,随着市场经济的逐步确立,国有企业必须面对市场竞争的压力。

人员超编问题不仅增加了企业的成本,也影响了企业的灵活性和市场适应性。

因此,解决国有企业人员超编问题成为了改革的重要内容。

解决人员超编问题需要多方面的努力。

首先,政府需要给予国有企业更多的自主权,使其可以根据市场需求来调整生产和人员配置。

其次,国有企业需要加强内部管理,提高效率,精简流程,减少不必要的人员。

此外,政府也可以通过优惠政策鼓励企业吸纳更多的下岗职工,减轻企业的负担。

在80年代的背景下,国有企业人员超编问题是一个复杂而敏感的问题。

它不仅涉及到企业的经济效益,也涉及到社会稳定和就业问题。

因此,解决这一问题需要政府、企业和社会的共同努力。

只有这样,国有企业才能真正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实现可持续发展。

况且现在他们可是身处在老毛这里,这还将面临着诸多的困难。

当工会主席廖沙,提出这些问题之后,李东泽直接陷入沉默。

他思考良久,这才说道:“廖主席,接收这里的工人,对我来说,自然没有什么问题。

如果你们能答应我几个条件,我相信这件事情我们都能达到一个满意的效果。”

廖沙惊疑不定的看向李东泽,问道:“你可以提出你的条件,我先听一听,如果条件合理,一切都好说。”

说话的同时,李东泽一直在观察着廖沙这个人,从外表和言行举止,他初步判定廖沙这个人喜欢直来直去,而不喜欢拐弯抹角,所以李东泽也不打算隐瞒什么,直接说道。

“接收这里的工人,我现在只有两个要求,第一,你们必须心甘情愿的回到我的祖国去工作,但你们放心,去了那里我会给你们提供最好的居住环境,在物质上我也可以极大的满足你们!

第二,现在,伏尔加汽车厂之所以出现现在的困境,其实和你们的管理体制有直接的关系,我收购了这里之后,这里的工人就必须要服从我的管理和指挥,那些不符合要求,不听从指挥的人,我是不会收留的。

如果你能满足我这两个条件,我相信你们都能够过上比现在更加优越的生活,这一点我可以在这里发誓!”

听到李东泽提出的这两个要求,廖沙当即就皱起眉头,虽然觉得这两个要求非常的不合理,但他并没有动怒,还是诚恳的问道。

“对于第二个条件,我现在就可以答复你,这绝对是没有问题的,毕竟谁收购我们这家汽车厂,他都是为了盈利,如果还依然坚持之前的管理方法,这肯定是不行的,这个我能理解。

可是你为什么说要让我们这里所有的工人去你们的国家去工作,不知道这是因为什么?

而且你知道我们现在这个厂区有多少工人们吗?足足有四万多工人,加上家属的话,那会更多,如果我们整体的工人都迁移到你们的国家,这里面涉及到的问题可是非常多。

如果真的要把工人进行迁移的话,我也坚信很多工人是不会赞同这个提议的,因为他们不会抛弃这里的家园,不会抛弃这里的亲人。

如果真到了不可收拾的地步,那么我相信你们的收购也不可能顺利的进行下去,所以我希望你三思而后行!”

对于廖沙提出的问题,李东泽自然是心知肚明,这也是他非常头疼的一件事情,可是这事对他来说还不做不行,因为李东泽始终坚信一个道理,那就是办法永远比困难多。

在人生的漫长旅程中,我们都会遭遇到各种各样的挑战和困难。

然而,对于李东泽来说,他始终坚信一个道理,那就是办法永远比困难多。

李东泽虽然出生在一个干部家庭,但是从小他经历的事情,七年的知青生活,加上他重生的事实,让他有了一种不屈不挠的精神。

这一路走来,让他经历了非常多的事情,这自然少不了挫折和困难,但他从未放弃过。

他深知,只有通过自己的努力和智慧,才能克服生活中的种种难题。

在华耀的发展道路上,如果要让华耀成为一个庞大的集团,他坚信他遇到的挑战和困难将会更多,但这并不会影响他把华耀做大做强,相反,这也让他滋生出一种百折不挠的精神。

这一路走来,他也遇到了非常多的困难和种种形形色色的事情,但他没有一次会逃避,而且会迎难而上。

即便是遇到非常多的事情,他并没有抱怨,而是开始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李东泽始终保持着积极向上的态度。他相信,只要用心去面对生活中的困难和挑战,就一定能够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他经过这么多年的经营与发展,这也让李东泽结交了很多志同道合的朋友。

在朋友们的支持和鼓励下,他不断地拓展自己的视野和思路。

通过自己的努力和智慧,李东泽不断地克服着生活中的种种困难。

之所以说这么多的事情,无非只是想说明一点,只要我们始终坚信办法总比困难多,就一定能够在人生的道路上取得成功。

或许也有人会说了,既然是收购了这里的工厂,为什么不选择继续在这里经营下去?

这里面涉及的事情就非常之多,本身老毛子这里,就进行着一场重大的变革,而在这场变革之中,这些国有企业也都是各个集团所争取的对象。

但也无形之中,让他们成了这次斗争之中的最大牺牲品。

况且如果李东泽顺利的收购了伏尔加汽车厂,如果留在这里,将来这里一旦改革成功之后,那么政府一定会回头找他们清算,所以李东泽可不想给自己留有遗憾,留下被人穿小鞋的机会。

即便是他收购了这里的工厂,可在人家的土地上,这是事实,他相信,如果老毛子这里这次变革之后,那么重新上台的政府绝对不会轻饶,他们这些投机者。

况且李东泽收购这里的汽车厂,一是为了自己华耀集团能发展壮大,第二当然是要把先进的科学技术带回国内,这才是他的终极目标。

如果收购了伏尔加汽车厂,但是工厂并没有搬回华夏国内,这对于李东泽而言,那就是做了一件无用功。

只有把这里的工厂整体搬迁回国内,那才是真真切切的属于李东泽,到那个时候,即便是这里重新上台的政府想找他麻烦,到时候都没有可乘之机,因为他背后有自己强大的祖国为依靠。

对于廖沙提出的问题,李东泽不回答还不行,他非常有耐心的解释道。

“廖沙同志,正像你刚才所说的我收购你们这里,我是为了盈利,而不是做慈善的。

平心而论,你说你们现在国家的环境还适不适合一个企业正常的生存下去?

对于这一点,你要比我看的清楚,要了解东西更多。

所以我花了钱收购了你们的工厂,我不会把我处于危墙之下,只有到了我的国土上,我才会心里踏实,而且我们的国家更适合一个企业做大做强,那里才是一个企业发展的沃土。

你刚才说这里的工人,他们不会抛下自己的家人,不会抛弃自己的亲人,但是如果连一个好的生存环境都没有,你觉得他们会不会做出改变?

当然,对于这一点,我也不强求,不走的人,他们可以留下来,我也会给他们一笔安家费,但是愿意跟我离开这里的人,我相信他们今后的生活会过的更加富裕而又安详。

也许我说的话你不可信,但是如果你确实是为工人而着想,我想邀请你去我的国家去看一看,看一看那里现在的生活环境,还有我给你们提供的居住环境。

我相信你去了那里,真真切切的参观完之后,你之前的一些顾虑就会直接打消。

而且你也知道我们的国家是一个友谊之邦,你们去了那里之后一定会受到热烈的欢迎,他们都会把你们当成家人一样去看待。”

听完李东泽真情实意说出的话后,廖沙其实已经动了心。

他能够听得出来,李东泽说的这都是大实话,在那个遥远的华夏,一直流传着很多的美丽的神话,他们一直也都是非常的向往那里。

而且现在他们国家的这种情况已经到了水深火热的地步,用民不聊生来形容也一点不为过!

但去异国家乡生活,还是让他多多少少心里有一些顾虑。

李东泽似乎是看出了廖沙心中的顾虑,他接着说道:“廖沙同志,我还是刚才那句话,说的再多不如亲眼去看过一次来的直接。

我相信你带一些同志去我们那里参观完之后,你一定会喜欢上那里的。

那里一年四季都能吃上新鲜的蔬菜,这是你们国家根本就无法办到的事情,而且我们的国家现在也在进行改革开放,但是却不像你们这里这样让人民不聊生,反而我们那里却是显露出了一副欣欣向荣的景象。

同样是社会主义国家,你如果去我们那里参观完之后,我相信你一定会喜欢上那里,因为在一样的制度下所建立的两个伟大的国家,却是有着截然相反的局面,我相信看完之后你会有非常直接的体会。

到我们那里看完之后,如果你还有顾虑,那我将不会再劝说你们,因为这是你们自己做出的选择,只能说明你们不思进取,不想拥有一个美好的未来。”

听完李东泽的这一席话,廖沙的眉头深深的皱了起来,他现在心里非常的纠结,一面是想有一个美好的未来,一面又在纠结背井离乡,这也导致他现在心里非常纠结。

可是回头看一看,现在这么庞大的厂子,一副萧条的景象,廖沙紧皱着眉头,渐渐的舒展开来,他似乎在一刹那之间想明白了非常多的事情!

李东泽看到廖沙还是一副犹豫不决的样子,他想再给他加一把火。

李东泽继续说道:“在我们国家北宋的时期,出过一位伟大的策论者,他说过一句至理名言:为一身谋则愚,而为天下谋则智。

这句话的意思是:人生在世,每个人都会有自己的目标和追求。

有些人为了自己的利益,不择手段,只考虑自己的得失,而忽略了社会的整体利益。

这种行为看似聪明,实则愚蠢。

而有些人,心怀天下,为了社会和大众的整体利益而奋斗,他们虽然看似吃亏,但却获得了真正的智慧和成功。

为一身谋则愚,是因为只考虑自己的利益,往往会忽略了他人的感受和社会的整体利益。

这种行为虽然短暂地满足了自身的需求,但却可能导致长远的负面影响。

例如,为了自己的利益而不顾他人的权益,可能会导致人际关系的恶化,甚至引发更严重的后果。

此外,如果只关注自身的利益,人们往往会陷入狭隘的视野和思维方式,无法看到更广阔的天地和更深远的发展。

而为天下谋则智,是因为心怀天下的人,能够看到更广阔的视野和更深远的发展。

他们不仅仅关注自身的利益,更关注整个社会和大众的福祉。

因为他们明白,只有整个社会和大众都得到发展,个人才能真正获得成功和幸福。

因此,他们会将自己的目标和追求与社会大众的整体利益相结合,通过为社会做出贡献来获得更大的成功和成就感。

在当今社会,随着全球化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人们的联系将会越来越紧密,社会的整体利益也越来越重要。

只有那些能够看到更广阔的视野和更深远的发展的人,才能真正获得成功和幸福。

因此,我们应该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不仅仅关注自身的利益,更要关注整个社会大众的福祉。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真正获得成功和幸福。

廖沙同志,你作为伏尔加汽车厂工会主席,我觉得你应该为广大的工人同志去考虑这个问题。

因为只有他们都得到幸福的生活,那么才说明你这个公会主席是称职的,如果你只考虑一时的得失,那么你这个公会主席就是失败的。”

李东泽,为了能说服廖莎,可以说是做到了苦口婆心。

他坚信,精诚所至,金石为开这个道理。

李东泽深信,无论面对何种困难,只要心怀诚意,持续努力,便能够打动最坚硬的心,打开最紧闭的门。

这是李东泽的信仰,也是他的生活方式。

李东泽的人生也许并非一帆风顺,相反,充满了挑战与困难。

但他从不曾放弃,因为他坚信\"精诚所至,金石为开\"。

他坚信,只要有足够的热情和努力,就能够创造出自己的商业之路。

他要用自己的方式去诠释这个世界,他虽然是一名重生者,但李东泽也相信他身上没有自带那种王霸之气,但他浑身却充满了真挚的情感。

他坚信,只要自己坚持和努力,那就一定可以说服眼前这个长相非常粗犷的家伙,也一定最终会达成他的愿望。

因为他始终坚信\"精诚所至,金石为开\"。

他知道,只要自己不放弃,持续努力,就一定能够实现自己的梦想。

如果他的梦想实现,那么他的努力就会得到巨大的回报,生活中和工作中遇到的困难并不可怕,只要我们有足够的信念和努力,就一定能够战胜它们。

当李东泽说出这一番话来,廖沙彻底动容。

刚才还一副纠结的样子,现在脸上的神色也变得坚毅了许多。

他眼神死死的盯向了李东泽,他仿佛想要在这个年轻人的身上看透一些事实,或者他想看出李东泽刚才所说的这些话有多少的可信之处。

可是越看越让他感到心惊,因为他在李东泽的眼神之中只看到的只有真诚二字,并没有谎言和欺骗。

廖沙沉默了一会终于开口了,“希望你和我说的都是事实,如果这里面有一丝丝的欺骗在里面,我相信你们接下来要做的事肯定不会达成。

刚才的提议非常的好,我想去你们的国度亲自去看一看,如果确实如你所言,你们那里的生活条件要比我们这里好,我会亲自回来说服这里所有的工人。

而且你们收购这里的厂子,我们也将不会再做出丝毫的干扰!”

听到了,廖沙肯定答复之后,李东泽竟然在心里长长的舒了一口气。

他这一番口舌算是没有白费,起到了非常大的效果和作用。

在来这里之前,李东泽可以说做了非常多的功课,但是他也想到了非常多的困难,可是遇到廖沙这个工会主席之后,他感觉所有的事情都在向一个好的方向在发展。

可以说,他今天成功的说服廖沙跟他回国进行参观,那已经说明他们这件事已经成功了一半。

到时候如果能把伏尔加汽车厂整体搬回自己的祖国,那么这件事就算圆满的完成。